对当前英语公开课的思考
对目前英语公开课的反思朱梓萌 张伊娜摘要:目前,随着各种形式的英语公开课展示、评比活动的开展,对于英语公开课的反思与评析也引起了英语教学界的关注。...
摘要: 当前,随着多种形式的英语公开课展示与评价活动的开展,英语公开课的反思与分析也引起了英语教学界的关注。 笔者通过对南京举办的初中英语教师公开课英语教师竞赛的课堂观摩,总结了前人在公开课中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对当前公开课提出了一些建议。英语课。 反思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本身以及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以期对一线英语教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而真正发挥英语开放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公开课; 反思与分析
一、简介
随着英语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的加深,开放教学周、师徒辅导、新教师报告班、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英语教研活动不断涌现。进行得很详细。 其中,英语公开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有助于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观察、交流和进一步发展。 然而,回顾当前的英语公开课活动,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给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 我国英语公开课相关问题研究
总结目前国内对英语开放课程的反思和评论,发现当前英语开放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赵长汉,2007;张世新,2008;陈慧敏对当前英语公开课的思考,2010;崔跃玲,2010)。
1、公共课程普遍存在重“输出”、轻“输入”的倾向
当前的英语教学,把交际教学放在首位,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了各类课堂活动的激增。 但事实上,交际能力不仅仅指各种口语训练和活动,它必须至少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 因此,语言知识的教学应被视为交际能力发展的最基本要素。 “沟通意义的第一步是解释它们的能力。” 也就是说,沟通的前提是对语言的理解。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网课教学总结反思,英语学习缺乏基本的语言交流环境,学以致用很困难。 然而,在当前的一些公共课程中,这种教学忽视了语言知识,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各种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讨论、游戏、表演上,造成了语言知识与语言知识之间的二分法。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些失败的做法值得深思。
2.滥用鼓励和表扬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后毫不犹豫地用“好”“很好”等激励性语言来表扬学生。 然而,老师们使用的评语却非常单一。 在某些课程中,仅仅“OK”就被使用了数十次。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些教师经常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奖励学生。 英语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但并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盲目表扬和奖励学生。 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常常随意表扬或奖励学生,而不考虑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实际表现。 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过多、过分的表扬会失去激励作用,也会导致学生涉足活动、随意应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论的多样性,引入分层评价。 同时,注意采用合理的纠错方法,多采用预期评价。
三、合作有形无实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例如,在阅读课上,老师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英语网课教学总结反思,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寻找问题的答案。 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答案,大家一起核对答案。 实际观察表明,一些教师只片面追求小组活动的学习方法,没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 题目不分难易,甚至会讨论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有时讨论时间没有计划和保证,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老师就匆匆结束活动。 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讨论中,没有意识到讨论问题的意义和本质,草草收场。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很好地开展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缺乏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结果是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取代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成为“陪衬”。 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倾听者,他们的意见在小组报告中往往被忽视。 为了让小组合作的形式真正成为改变教学方法的手段,教师应注意不要把所有问题都用于小组讨论。 如果所有问题都平等对待,不分轻重缓急,合作学习就只会流于形式。 通常,诸如“这是真的”、“对吗”、“好不好”等事实性和描述性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 其次,对于所讨论的关键问题,特别是一些值得探索的开放性问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并为学生提供陈述意见和想法的机会。 最后,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分组时必须处理好“组间同质性”和“组内异质性”的关系,引导好组内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 平等交流、沟通。
4、辅助工具“迷住客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培训,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同时接收信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然而,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一些教师错误地将多媒体设备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教学环节的设计全部以多媒体投影为中心,过分强调现象演示英语网课教学总结反思,用投影观看代替教师教学。 学生和老师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甚至出现没有多媒体设备就无法上公共课的现象。 一些教师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使用过于鲜艳、鲜艳的色彩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淡化了教学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变得“淫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宜过多使用多媒体设备。 应合理设计和控制屏幕投影的时间,力求少而精,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发挥“穿针引线”和突出主题的作用,为师生互动提供机会。 ,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换句话说,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及时、适度、适当。
5、教学方法克隆创新不足
为了在公开课上取得好的效果,很多老师常常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而不考虑自己的教学实际。 克隆教案、模仿教学方法、复制教具(课件)。 有的甚至模仿过去一些成功的公开课的上课流程。 许多开放课程旨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结对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问答活动、调查活动、访谈活动、讨论和辩论等。一些课堂竞赛的结果出来后,教师必须当场兑现奖品或在黑板上画大红花,活跃课堂气氛。 笔者参加过的公开课中,阅读课最为常见,其次是口语课,其次是听力课。 写作课很少,语法课更是奢侈。 有的老师甚至专门开设阅读课,以提供好的公开课。 而“即使在阅读课上,为了展示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也取消了呈现语言的步骤(词汇、句型等),学生似乎不需任何语言就能学会它”。学习”(刘道一,2006)。 目前的公开课“有内容而无创新,有他人而无自己”。 由此观察,教师选择的公开课内容大多是易于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师生或生生互动活动的材料; 教学方法大多由专家或同行指导,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意见。 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自身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实际体现。
三、公开课体现的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笔者通过对南京市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的观察,对当前我国英语公开课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见解。
1、教师要真正学、吃透、领会教材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教材中各模块的“作用”,从而设定教学目标,一切课堂活动都应紧紧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 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教师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准备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即情感、话题和语言。 其中,情感准备包括兴趣的培养和积极世界观的引导。 阅读1部分重在掌握大意、掌握主题; 阅读2部分定位于加深理解和语言学习; 语法教学注重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 Main Task部分应定位于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的Main Task 8B中,老师将其定位在Writing中。 整个教学设计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出发点:首先,在导论阶段,用一部自制的描述《故乡》的短片,为学生提供样本,让他们对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做。 然后英语培训,让学生就“说一下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做好必要的记录。 这为接下来的写作做铺垫。 之后,老师给学生们搭建了必要的脚手架,并要求他们尝试口头介绍自己的家乡。 最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并在课后进行反馈。 整个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服务于写作这个中心任务。
2.同理心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共情作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已经被许多应用语言学家所探讨和探讨。 第二语言习得专家布朗认为,同理心是将一个人的个性投射到另一个人的个性中,以便更好地理解他。 教师要真正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你一定要明白“引而不是说”的道理,因为一堂课的目的不在于老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能真正掌握多少。 以牛津英语8B的Main Task教学为例。 下半节课,老师要求学生“写一个关于我们家乡的剧本”。 随后,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但老师却把文章中的错误挑出来,然后告诉全班同学,而不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找出问题所在。 这种以教师讲解代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做法,显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实现真正的共情。
3. 反编程
一切先进的多媒体或教学活动都只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工具,其作用只是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师不能为了反思而使用它。 摆脱程式化,让课程自然流畅。 例如:牛津8B语法课上,老师自然直接地介绍自己“我来自大昌”,直接介绍“Finding Your Way”的语法学习,然后开展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活动。 。 整个过程简单、自然。 另一方面,在牛津英语8B的另一堂课阅读1中,老师用2008年汶川地震的视频片段介绍了“慈善秀”。 虽然地震与慈善活动有关,但介绍材料与文字本身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只是为了完成这个程序的导入而设计的,这是相当牵强的。 而且,在随后的作业中,“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慈善演出口号设计”对于巩固知识点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其效果甚微,程式化痕迹明显。 任何活动或理念只有能够正确体现教学目标、聚焦语言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才是成功的。
4. 行动胜于言语
语言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 新知识传授后,除了口语练习外,还要有书面练习。 以牛津英语8B的Main Task为例。 老师让学生集思广益“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 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但这种活动仅停留在口头层面,成果很难固化。 因此,学生集思广益后学英语,教师要把学生集思广益的结果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同时让学生做笔记,加深印象和思考。
5. 任务非形式化
作业负责加深和转移知识点,维持和拓展学习效果,而不是课后的点缀(李静,2007)。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重视英语网课教学总结反思,但布置的作业要少而精,体现整体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巩固,使之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亮点,而不是随意布置、随意布置。一种形式。
4。结论
总之,英语公开课展现了不同的理念和设计,为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它对英语教学也肩负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些公开课中,一味追求“花哨”、扭曲“炫耀”的行为,背离了公开课本身应有的示范和观察作用。 因此,英语教师应考虑新旧教材结合的多元化,并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出发,使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自然、流畅、展现。自身设计特色,突出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从而发挥公开课应有的作用,推动英语教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
[1] 陈慧敏. 公开课引发的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J]. 英语老师。 2010年。
[2] 崔跃玲. 对英语公开课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 2010年。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静.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研究教育和职业。 2007(9)。
[5]孙孔仪. 教育误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6]张世新. 英语公开课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 英语老师。 2008年。
[7] 赵长寒. 英语公开课:问题与对策[J]. 中小学(初中)外语教学。 2007年。
(本文首发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