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勤奋学习英语
毛泽东是何时开始学英语的呢?可以肯定,在5年半的师范学习生涯中,毛泽东是学过英语的,但其成绩如何不得而知。这种学英语的方法效率并不高,“吃力不讨好”,随读随忘,但毛泽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下山路上,毛泽东对林克说:“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用英语同汉语来比较。...
毛泽东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
1968年7月28日凌晨,毛泽东召见红卫兵“五大头目”长达五个半小时。 据其中一位韩艾敬的记载,毛泽东在谈话中这样说过:“不如学英语。我半路出家,学了外语。” 不幸的是,你应该尽快学外语,趁年轻学好。”但事实上,毛泽东说他学英语是“半途而废”,这并不完全准确,他实际上被揭露了很早就学英语了。
毛泽东27岁之前
英语水平确实不高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偏远封闭的韶山冲,进入湘乡县新式学校——东山高等小学。 学校实行新法教育,开设音乐、英语、绘画和自然科学。 因此,毛泽东在17岁时第一次接触英语。 1912年春,他进入一所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仅一个月后就退学了。 他后来回忆道:“我在新学校遇到了麻烦。当我进入时,我发现课程都是用英语教授的。和其他学生一样,我不懂英语。除了字母之外,我几乎什么都不会。另一个障碍是“学校没有专门的英语老师。我受够了这种情况,月底就退学了,继续在报纸上寻找广告。”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英语是学校提供的课程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五年半的师范学习期间学习了英语,但其结果却不得而知。 1936年,毛泽东曾对斯诺说:“幸运的是英语去哪里学,我每门社会科学课都得了很高的分数,这与其他课程的低分相当。” 这说明毛泽东是偏科的,“成绩不好”的估计就是英语成绩了。
五四运动前后,法国掀起了勤工俭学的热潮。 作为湖南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决定不出国。 原因之一是他无法通过外语考试。 毛泽东后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时,还在自学英语。 在此期间,毛泽东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工人运动小册子,说自己的英语“实在不好”,并请杨开慧帮他翻译。 1920年6月7日,毛泽东给老师李进熙写信,表达了学习各种理论的迫切愿望。 信中说:“外语真是一扇门,我们必须打开它。现在我每天都读它,如果你能坚持一点英语,你总会有所收获。” 他还说:“我最近的作业是英语、哲学、报纸,我只学这三科”、“每天读一小节最基本的英语课本”、“我外国文学还处于童年阶段,所以我无法直接读取它。”
从这一点来看,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学习了英语,进入社会后继续自学英语。 然而,直到27岁与杨开慧结婚之前,英语仍处于起步阶段。
“Paipa-taigener”
这就是“纸老虎”
参加革命后,毛泽东一有机会就会抓住机会重操旧业。 1929年10月下旬,毛泽东迁往苏家坡养病。 当传闻他死于肺结核、共产国际给他发出“讣告”时,他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模范英语读本》。 当时与毛泽东官邸隔窗相望的曾志后来回忆说:“主席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两本初中英语书(第二卷和第三卷),有时他会坐在窗前看书。英语大声,他的发音不正确,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发音起来很可笑(我在教会学校学过一点英语,所以我知道英语怎么发音)。他在那里读得越认真,看到这里我就笑得越厉害,印象深刻,但主席并不介意,继续读着他的湖南英语,就像周围没有其他人一样。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出洋相”中,毛泽东学会了一些英语单词和短句。 据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回忆:“在谈话方面,他和我一样糟糕。为了补充他的湖南话,他向我的秘书学习了普通话,向我学习了英语。他还学会了唱英文歌曲但他的声音平淡单调,所以他一事无成。”
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赠送了毛泽东亲笔签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毛泽东立即回信,只有一句话:“喂马三块肉”。 斯诺一头雾水,在下面打了个问号。 又看了一遍,他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的中文音译。 雪忍不住笑了出来,在最后多了两个感叹号。
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泽东会见美国女记者斯特朗。 谈话中,毛泽东向后靠了靠,愉快地总结道:“美国反动派是……”他停顿了一下,显然是在寻找合适的词:“纸老虎”。 由于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译者只好将其翻译为“稻草人”。 毛泽东叫住翻译,请斯特朗解释一下“稻草人”的意思。 斯特朗回答说学英语,这是一个用稻草做成的人像,农民们把它放在田里吓唬乌鸦。 毛泽东当即表示,他不是这个意思。 他说,纸老虎不是死东西来吓乌鸦的,而是用来吓小孩子的。 它看起来像一头凶猛的野兽英语去哪里学,但实际上它是纸做的。 遇湿就会变软,大雨就会把它冲走。
于是,由“paper”和“tiger”两个词组合而成的英语中没有的复合词“paper-tiger”暂时出现了。 这实际上是一个硬翻译。 毛泽东高兴地笑了,用浓重湖南口音的英语说道:“纸老虎!” “Paper-tiger”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成为毛泽东最喜欢的英语单词之一。 。
当你六十多岁的时候
他还在学习英语
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时,俄语是学校的第一外语,但毛泽东仍然选择学习英语。
1954年10月,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的林克被选派到毛泽东身边担任国际问题秘书,教毛泽东英语12年。 1964年元旦后,三十出头的英语教师张含之也给毛泽东教了半年英语。
六十多岁的毛泽东并没有一步步从初级课本学到中级课本学习英语。 相反,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学习英语。 放在阅读政治文章和马列主义经典上。 当时,毛泽东只能说“Howareyou?”等简单的问候语。 和“早上好!” 并且没有很多熟悉的英语单词和短语。 于是,他开始阅读英文版的《人民中国》、《北京周报》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以及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治文章,由浅入深。 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效率不高,是“吃力不讨好的”,读着读着就忘记了,但毛泽东坚持了下来,坚持了下来。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个樟木书箱,是毛泽东出访时专门用来存放书籍和充当流动图书馆的。 但有一种书,一般不放进盒子里,而是放在公文包里。 这是一本英语书。 据林克回忆:“从20世纪50年代到1960年代,毛主席对学习英语非常感兴趣。无论他走到哪里,我总是要把他学习的英语资料放在公文包里。他很善于挤出时间学习。” ,而且往往只是在起床后、饭前饭后、游泳、爬山、散步后休息时、会议或会见国内外客人后、或长时间紧张的工作后学习英语。在其他地方检查期间,无论是在火车上,轮船、飞机,他随时挤出时间学习英语,除了重要的会议或者生病,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练习发音并查字典
在飞机上学习英语
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英语发音不准确。 湖南方言中,“n”和“l”不区分,所以在读英语时,常将“night”(夜)等误读为“light”(光)。 这时的毛泽东就会像一个不起眼的学生一样,跟着林克朗读,反复练习。 他不像有些人学外语,犯了几次错误就不好意思开口。 相反,他总是平静地大声朗读,大声批改。 当他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或短语时,他用削尖的铅笔在单词上标记出音标,并在书本的空白处用密密麻麻的小字表示每个单词和短语的各种含义。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和《矛盾论》的英译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做了详细的注释。 直到晚年,每当他重读这本书时,他都会用大字、粗笔画作补充。 毛泽东把《矛盾论》英译本学习了三遍,并在封面内页记录了读三遍的时间。
学习英语离不开词典。 毛泽东身边总是随身带着两本词典,一本英汉词典,一本汉英词典,以备随时查阅。 对于以前没有学过的单词,林克常常会提前帮他查字典,而毛泽东则常常要自己看字典中的音标和注解。 为了满足学习英语的需要,毛泽东从1961年到1964年收集了各种词典和工具书,但他并不满足。 他曾经希望能出版一本好的汉英词典。 至今,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仍保存着他生前使用过的《世界汉英词典》和《英汉四用词典》。
有一张广为流传的毛泽东照片,后来被称为他的“飞机上的工作照片”。 郭沫若还为它作了一首诗,但实际上这是毛泽东在飞机上学习英语的照片。 林克回忆说:“那是1957年春天,毛主席南下视察工作时,从照片上看,桌子上相对摆放着两个茶杯和两份文件,显然应该是两个人。那就是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主席正在学英语。那两份‘文件’是《人民日报》文章《重温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英文翻译……照片拍摄的那天是3月19日早上,我们从徐州飞往南京。”
不是利特尔先生
是的先生
作为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从1956年开始,连续三年负责毛泽东的专机飞行任务。他谈到了毛泽东的一些习惯:“毛主席上飞机后,首先坐在一个坐一会儿,然后躺在床上。看书,有时先复习一下文件,然后躺在床上学英语。那时,毛主席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精神抖擞,工作很努力。英语很难学。” 他还说:“毛主席在飞机上说话很少,精力集中。在审阅文件或看书时,空姐小郭给主席端茶,但他只看了她一眼。在飞机上,我有一次嘱咐主席英语,飞行途中阳光刺眼,对眼睛有影响,主席您看一会儿,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保护视力。毛主席看了我一眼,继续看。读他的书。”
被毛泽东称为“红色空姐”的郭桂清进行了更详细的叙述:毛泽东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开始学习,直到飞机滑落、降落、在地面滑行,最后停在飞机上。停机坪上,他根本不知道。 工作人员不忍心打扰他,就坐在他旁边静静等待。 半个小时后,毛泽东仍然皱着眉头,默默地动着嘴唇,边读边读。 当地领导人在飞机下方等候,焦急地来回踱步。 郭桂清见状,提醒道:“主席,我们已经落地了。” “嗯?落地了?” 毛泽东扭头看向窗外,确认她说的是对的,然后缓缓地合上书,站了起来。 “好吧,你要把我轰走吗?” “我不是爆你,而是下面领导在等你!” 郭桂清知道他只是开玩笑,但她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解释自己的理由。 毛泽东没有回答她的话,继续说道:“你不让我们吃,小郭真是小气,你不让我们吃,我们就走吧!”
有着“天下第一园林”美誉的杭州刘庄,有一座依水而建的精致小楼。 是毛泽东多次下榻杭州的一号楼。 它的名字叫“主席楼”。 在“主席楼”后面一条小路旁的树荫下,有一块漂亮的石头,上面用红色写着“毛泽东英语中心”几个字。 有一张毛泽东和林克一起学英语的照片为证。 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纪念毛泽东学习英语的地方。
1959年春,毛泽东登上杭州刘庄后面的丁家山。 下山的路上,毛泽东对林克说:“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比较英语和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学点日语。” 他幽默地说:“我要学会过日子。有一天毛泽东是如何勤奋学习英语,尽可能多地学习,否则,当你遇到马克思时英语去哪里学,你会做什么?” 当时林克还年轻,毛泽东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毛泽东对他非常尊重。 在杭州莫干山的一次闲聊中英语培训,有人说林克是毛主席的小绅士。 毛泽东一听,立即纠正说:“不是小君子,是君子!”
(据《党史概览》)
1939年,斯诺第二次访问延安,赠送了毛泽东亲笔签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毛泽东立即回信,只有一句话:“喂马三块肉”。 斯诺一头雾水英语去哪里学,在下面打了个问号。 又看了一遍,他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英语“Thank you very much”的中文音译。 雪忍不住笑了出来,在最后多了两个感叹号。
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英语发音不准确。 每当发音不准时,毛泽东就会像一个谦虚的学生一样,跟着林克朗读,反复练习。 他不像有些人学外语,犯了几次错误就不好意思开口。 相反,他总是平静地大声朗读,大声批改。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