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线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
3、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需要提供多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任选课程模块,在3-7学期各学期开设,每个模块32学时,2学分。(2)计算机应用层次作为任选课程,在3-7学期开设,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任选这些模块。...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素质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普及和发展,不断提高大学新生的计算机素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学里。 计算机基础作为普及性课程,教学的起点也逐步提高,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同时,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城乡教学条件不同、家庭经济不同、教育状况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掌握程度差异较大,这对统一进度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并统一要求。 另一方面,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扩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自主权? 这也是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差异化、层次化、多模块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学组织严谨有序,硬件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为实施分级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实施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根据学院2012年工作要求,从2012年级开始,我院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试行分层、模块化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为适应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新形势英语在线授课方案英语在线授课方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适应不同学生的录取基础,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计算机教学需求英语在线授课方案,我们采用以“纵向分层、横向模块化”为总体思路,体现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应用性,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和目的
1、分层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学科参与的教学原则;
(2)分层优化、整体提升的教学原则;
(三)面向应用、兼顾基础知识的原则;
(四)推广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是指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英语,分级组织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学需求,让各种类型、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努力使全体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分层教学的内容体系
在原有计算机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一)》和《计算机基础(二)》的基础上,按照“纵向分层、横向模块化”的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新的分层非计算机专业形成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 横向划分为多个知识模块,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分层教学的内容体系框架如下。
1、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第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根据《计算机基础(一)》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分为五个子目标,包括若干相关知识点或技能点。 即课程内容分为五个必修知识模块。 通过对录取新生计算机水平的基础测试,分为A类和B类两个教学级别,分别实施48(A类)学时和64学时两个教学进度。 (B 类)学时,2 学分。
2、计算机技术基础:在原有《计算机基础(2)》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横向扩展为5个选修课程模块。 学生需要选修其中一门课程模块,通常在第二学期开设,72小时,2个学分。 考虑到不同专业门类的特点,要求理工科学生在C语言、VB、VFP三个课程模块中选其一; 文科学生需选修VFP和ACCESS两个课程模块之一; 艺术和体育学生必须选择课程模块 ACCESS 和 Frontpage 之一 选择两者之一。
3、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需要提供多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选修课程模块,每学期开设3至7个学期,每个模块32学时2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特点选择任意模块,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4. 分层教学组织
1. 新生入学考试
非计算机专业新生入学时须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以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一)》教学大纲为主英语在线授课方案,接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 采用机考方式,根据考试成绩,将新生分为免试、A类、B类三个级别。期中考试通过者划入免试类,接近通过者为免试类。分为A类,考试成绩较差及其他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分为B类。
2. 分层类
(一)计算机水平:根据入学考试成绩,除免试学生外,对A类和B类学生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 中期,A类学生在全校统一编班,每个班不超过90人(每次一个班)。 电脑占用2个机房)。 B类学生一般以本专业为主班,每班不超过90人。 如果学生人数较少,可以与其他专业合并。
(2)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课程模块后,各课程模块将按照上述B类原则进行组织。
3. 模块化教学
(1)采用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后,教师按模块承担教学任务、组织教学。
(2)对于A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水平教学,本着“精讲、多练、少时间、高效率”的原则,减少总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了,就是以前一个老师负责整个学期。 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分知识模块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线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使每个模块的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模块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根据各个子目标设计教学、开展教学。针对性教学,改进教学。 益处。
5. 教学管理
1. 分层测试方法
鉴于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学制管理系统的衔接和过渡,仅对2012年南校区第一学期修读过《计算机基础(一)》的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申请者进行测试。 新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仅针对A类学生实施,B类学生仍分配给一名教师来完成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
2.实行免试“及格制”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级:非计算机专业入学考试或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学生,可免修本级课程。
(二)计算机技术等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可免修本等级课程。
三、考核方法及绩效评价
(一)符合免试条件的学生,其成绩记为“免试”英语,直接获得相应学分。
(2)计算机水平:对于A类学生,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时组织计算机测试。 五个模块的及格分数之和作为课程总评价分数,获得规定学分; 如果其中一个或多个模块不合格,则整体评估结果不合格,则保留通过的模块成绩。 对于 B 类学生,将在课程结束时组织最终计算机测试。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将作为课程的总体评价分数。 综合评价分数达到60分以上,课程成绩合格,获得规定学分。
(3)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各课程模块完成后,按照B类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方式进行考核和成绩评价。
4. 补考和重考
课程模块的复试、重修办法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模块成绩或综合评价成绩未通过的学生,可申请参加下学期初教学模块补考; 补考未通过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重考,并在学期末参加统一组织。 重新参加考试。
5. 课程选择
(1)计算机技术水平是必修课。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该级别的一门课程模块。 理工科专业学生中期可选择C语言、VB、VFP课程模块之一; 文科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课程模块VFP和ACCESS。 艺术和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ACCESS和Frontpage两个课程模块之一。 选课通常在开课前一学期进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务选课管理平台完成选课。
(2)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选修课,分3-7学期开设。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这些模块。
六、条件与保证
为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软硬件各类教学资源的配合与支持,形成有效的课程环境保障体系。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模块化教学问题和课程建设问题。学分制,以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管理:需要增强现有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支持解决分层模块化教学计划实施中学生选课、成绩录入、教学任务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调度。
3、教学设备方面:实行模块化教学计划后,每班上机考试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加。 目前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应尽可能使用专用服务器以稳定运行。 因此,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英语培训,最好建一个专门的计算机测试室。
4、人力投入方面:实施分层模块化教学计划需要相关人员和教师完成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扩展和维护、新生试题库建设、组织教学等。并为新生安排考试报名,实施分组考试、监考、考后成绩报告、分层班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希望学校能够支持这些工作。
计算机科学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