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翻译-孙宁是怎么学英语的?
以为学英语有捷径,那就错了。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来的,一点秘诀都没有。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只是有一点:现在一般教材都喜欢选所谓的“时文”。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是学英语的全部,错。...
孙宁简介
1981年出生于南京的孙宁,1993年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 1999年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口译专业。 2003年8月进入外交部翻译室。 2004年9月,被政府派往英国留学。
▼孙宁演讲视频
全球化:中国年轻一代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中国年轻一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孙宁谈英语学习
“愚蠢”的方法
如果您认为学习英语有捷径,那么您就错了。 有些方法虽然“愚蠢”,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效。 “笨”的方法有很多,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我实践过的、觉得有用的。
一是听录音。
初中的时候,每篇课文都要求听三十遍。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坚持下来,但我还是这么做了:每天晚上拿着随身听(当时没有复读机),听一遍,在纸上画一条线,直到画出六个“正”字。
虽然不能说每次都精神高度集中,但听了这么多个小时,对话感还是大大提升的。 当然,录音的质量一定要高,而且最好是英语为母语的人以正常速度录音。 煽情的“洋话”就像诅咒,越听危害越大。
二是抄句子。
我学3L(看、听、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在课上轮流口头造句子,课后还要写下来,一页纸大概有十个句子。 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的,没有什么秘诀。 当然,抄袭时不能“手无寸铁”。 到时候,抄袭错误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三是默读。
做题、复习书籍时我总是喜欢大声朗读。 时间长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感比同龄人好多了,我应该受益匪浅。 努力工作,再加上一些聪明才智,进步会更快。
善于思考,举一反三
我记忆力不好,不想死记(课文、单词、语法),所以我尽量多理解,理解后就不需要背了。
是三分之二还是三分之二,中间有连字符吗? 一般来说是星期一,但是前面的介词可以去掉吗? 有必要说“炸鱼薯条”,反之亦然吗? 这些都是我的研究对象。 我对答案还不满意,总想着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举一反三。
做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每次我都会问自己:出题的人想测试什么? 这样,你就不必陷入题海,浪费你学习英语宝贵时间和兴趣。 那时我只需要参加英语考试。 前一天保证在家看闲书或者复习其他作业,第二天考试还是第一名。
实用自学,随时反思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感觉自己上课“不饱”,怎么办? 自己“开小灶”。 当时广播里介绍了台湾的一个英语教学节目《Let's Talk in English》,我心里痒痒的。 我不在乎学校只教过去时的规则变化,所以我买了书和磁带开始学习。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生词很多,语法没见过,经常搞糊涂。 幸好老师在广播中耐心教导,我也专心学习,渐渐地“拦路虎”就少了。 到了最后两卷,几乎没有什么困难英语培训,就像复习一样。
有了这次经历,我无法挽回,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情况下学会了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 一开始,我希望每堂课能有几十个新单词。 我不习惯正常语速说话,也不习惯美式口语。 但我没有放弃。 如果单词较多,就一一查找即可。 没过多久,一本《新英汉词典》就让我蒙在鼓里。 语速快了,就会“抓大放小”。 很快,我就学会了,直到无法自拔。
但我没有放弃。 如果单词较多,就一一查找即可。 没过多久,一本《新英汉词典》就让我蒙在鼓里。 语速快了,就会“抓大放小”。 很快,我就学会了英语培训,直到无法自拔。 这样,学习的能量就越来越大。
但我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反思自己:自学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会不会学得太“油”? 所以我想找到一本扎实的教材来帮助我打下扎实的基础。 恰巧央视要从《零起点》播出《徐国章电视英语 。
我不认为从一开始就学习字母和发音是浪费时间。 小时候学习书法的经历告诉我,基础越扎实,以后学得就越快。 整整一年的时间,从ABC到罗宾逊罗宾逊的故事,我在书中留下了详细的笔记,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密密麻麻地写在空白处,这些都是我轻易瞒着别人的宝藏。
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计划好的。 当我在学习罗宾逊·罗宾逊的《伐木与造船》时,没想到五年后大学的泛读课上会要求我们读这本书,而我在初三暑假的时候就已经逐字逐句地读完了这本书。
不是秘密法宝
这里我要提一个在很多外语学校都已不是什么秘密的法宝:背课文。
初中三年,从3L到NCE前两册一共360课,我们背了整整三年。 古代私塾老师要求男孩子背诵圣贤哲理,否则无法掌握祖宗之言; 学习外语也是如此。 如果说我现在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当时的东西背得还不够多。 学完3L的最后一课,快乐充实的初中生活就结束了。
暑假期间,我把当年高考的英语题全部做了。 我花了一半的时间,终于得到了131分。 虽然我们知道标准化的命题不能反映客观水平,但做题做好并不代表英语水平就高,
但是——像我一样的凡人——我仍然非常自豪。
如何改变声音
初中六年,尤其是高中三年,我把英语作为一门可以拿高分、给自己信心的科目,却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 所谓利益,必然是功利的。 这种情况直到我把英语作为我唯一的兴趣和焦点——也就是进入北外英语系后才得到改变。
英语专业如何学习? 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问题。
开学后,挫折接连而来:发音和口语都没有通过。 该怎么办? 没有办法,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焦虑无法驱散,所以我把它们淹没在书里。 但在学习的同时,我心里也在想:我能做到吗?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笔尖比较扎实,基本功扎实。 但于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缺点。 口语差和缺乏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这不能怪别人,他们告诉我中学时要放纵懒惰,上课千万不要举手发言; 当老师要编一段对话时,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欠下一大笔债,等待老师的“特赦”。
在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后,我决定改变路线。
如果你不能一下子改变你的性格,你应该在其他方面努力。
一是补充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我一个人在小花园里刻苦练习:一年下来,果然得到了回报,人们开始称赞我的发音,可见上天对努力的奖励。
初中六年,尤其是高中三年,我把英语作为一门可以拿高分、给自己信心的科目,却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 所谓利益,必然是功利的。 这种情况直到我把英语作为我唯一的兴趣和焦点——也就是进入北外英语系后才得到改变。
英语专业如何学习? 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问题。
开学后,挫折接连而来:发音和口语都没有通过。 该怎么办? 没有办法,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焦虑无法驱散,所以我把它们淹没在书里。 但在学习的同时,我心里也在想:我能做到吗?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笔尖比较扎实,基本功扎实。 但于并没有掩饰自己的缺点。 口语差和缺乏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这不能怪别人,他们告诉我中学时要放纵懒惰,上课千万不要举手发言; 当老师要编一段对话时,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欠下一大笔债,等待老师的“特赦”。
在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后,我决定改变路线。
如果你不能一下子改变你的性格,你应该在其他方面努力。
一是补充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我一个人在小花园里刻苦练习:一年下来,果然得到了回报,人们开始称赞我的发音,可见上天对努力的奖励。
以后我会逐渐知道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有:
◆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的发音一般都在前面,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细,这是一个缺点。
◆其次,双元音潦草,最后一个元音发音不够,比如bye听起来像汉语的“晚”,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三,重读常被读错,使外国人常常感到困惑。 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重音的重要性就像汉语中的四声一样。
◆四、长音偷工减料,短音常用来敷衍,如区域的第一个音节。
第五,音节末尾的m/n经常被吞掉,该闭合的没有闭合,比如mine的发音像my。
第六,单音不够饱满,无精打采地混杂在一堆辅音中,如maintain中的两个/eI/很少被人注意首席翻译-孙宁是怎么学英语的?,总是读成/mEn5ten/,而man往往听起来像man。
七、衔接不通,一盘散沙英语培训,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GRE /7dVi:B:5ri:/中添加的连奏/r/。
第八,该吞的没有吞,比如美国、旺多。 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大二的时候,系里专门组织了声乐课,我每周上一小时的课。 中方教授负责讲理论和演示英语发音,并邀请了一位美国诗人演示美式发音。 两人表演细致,配合天衣无缝,带我们一一解读音标。
演讲部分我选择了前面提到的《私人谈话》一文。 文章不长,但教了半个学期:每句话,先英文发音,再美式发音,每个人都要过关英语差补一对一有用吗,课后每句话都要读五十遍,才能和课堂上演示的一模一样。
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方法英语差补一对一有用吗,但即使是最初的怀疑者也不得不承认,最“愚蠢”的方法在短短一个学期后就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小事情的积累终于带来了质的变化。 可见,只要功力深厚,铁杵就能磨成针。
既然说到语音,不妨多说几句。
问:英国口音和美国口音哪个更好模仿?
答:声音本身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型号是正品即可。 但英语口音学得不好很容易做作; 美国口音学不好很容易“油”。 初学者一定要注意。
问:没有老师我怎样才能进步?
答:勤查专业发音词典,比如有近一百年历史的《英语发音词典》。 除了准确详细的注音之外,还常常有解释。
然后就是多听,认真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微小的差异。 听力最好的教材是国外广播,比如BBC、VOA。 查了字典,公里按照英式发音是在第二个音节上重读的,而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第一个音节,而且经BBC播音员核实,印象深刻。
怎么说
第二个努力方向是说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真实”,而是力求清晰; 要求自己不要追求所谓的说话“流利”,而是要有话可说。
另一件事是尝试创造一个“使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环境。 两人一组练习口语是一个技巧。
两人已经练习了很久,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你叫什么名字”? 你今年多大? 你从哪来? 没有什么可说的,还有每次低水平重复的尴尬。 随着交流的深入,必须需要一定的语言水平来表达思想,这应该是高效且富有表现力的英语。
我们经常看到选手们在台上喋喋不休。 其实,只要我们把他们的话翻译成中文,我们就能看到内容的匮乏和逻辑的强行。 说中文时不会犯的错误,为什么到了英语时就出来了?
当然存在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不也是因为说中文是“说话”,但说到英语就被视为“表演”了吗? 在真实环境中用英语对话——真实地清楚地表达一件事,英语清楚地表达一个观点——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使语言与时俱进,内容真实、务实。
同时,我也没有放松自己的优势。
关于倾听
首先告诉你,直到工作后我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听不懂别人的话,只知道说什么有什么用? 独自一人在美国,听不懂警察的“不许动!” 这不仅是一个笑话,更是一个人生大事。 听力是检验英语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准:词汇量小、语法薄弱、语感弱、背景知识不足都会影响听力。
如何练习?
我提供两个想法。
一是听写。
在北外的头两年,我每周都要参加听写测试:我必须听两遍短文并完整地写下来,包括基于语法知识的标点符号。 更困难的是五分钟的常速新闻。 无论听多少次,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整理出一份播音员可以逐字逐句朗读的文字记录。
二是广泛倾听。
除了BBC和VOA外,CRI还可以收听广播; 电视包括 BBC、CNN 和 CCTV-9。 现在信息发达,网络上有很多资源,可以下载或者在线收听。
一开始,你可以听你感兴趣的,带着理解的目的。 听的时候,不妨记下好的、不熟悉的表达方式,以便以后记忆或验证。 听之前不要看课文,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关于写作
就写作而言,英语写作存在几个误区。 越是“好学生”,越容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喜欢用大词、用很“拖”的句型、追求形式(对话、押韵)
而忽略内容(有没有内容,有没有逻辑?)。
还有写作课——一种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叙述、描述、辩论、因果、比较、时间顺序进行教学
——GRE、托福、四六级评分标准引发的“新刻板印象”。
如何摆脱它?
第一,多读书,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小说、散文、新闻、书信、社论、杂文。
第二,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改变表达方式会不会影响效果? 逐渐培养辨别文章的能力。 还要注意不要迷信大家和古人,一切从沟通开始,有效的沟通是检验一篇好文章的唯一标准。
第三,多写,哪怕是为了写作。 读书笔记、日记、电子邮件——甚至情书——都可以尝试。
写的时候要清楚。 我想实现什么目标? 是为了分析作者言语背后的意图,还是为了记录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和所想,还是为了赢得女孩的芳心? 想清楚之后,开始打草稿,先把你写的写下来,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你的想法变成文字。
写完就放在一边,稍后再看。 成就感过去后,按照英语逻辑读几遍英语差补一对一有用吗,删去不必要的单词、无意义的大词、莫名其妙的隐喻。
不妨大声朗读一下,看看发音是否拗口、流畅; 你可以给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读一下,看看是否容易理解。
——白居易的写诗方法,我们为何不能借鉴?
如果不满意,就改变; 文字是从变化中产生的。
改变的标准是什么? 在英语中,乔治·奥威尔、E·B·怀特、欧内斯特·高尔斯爵士和其他人的告诫仍然有效: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英语单词,少用外来单词;
多用具体词语,少用抽象词语;
多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少用陈词滥调;
多用小词,少用大词等。
关于阅读
你还不如多看看朗文和牛津的学生词典,只用2000个常用单词就能把几乎所有英语单词解释清楚,这是何等本事啊!
阅读和写作是没有区别的。 刚进大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诉我要读20本经典速记书。 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可以从个人经验保证这绝对是一个好主意。
阅读时,不要选择生词多的,因为经常查字典会影响心情; 找那些生词少或者不影响理解的,一口气读完,收获就在不经意的流畅阅读中。
虽然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但这里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培养语感,不要“走神”而减损阅读本身的乐趣。 这一点和我们小时候还没能读懂所有人物就如饥似渴地读《西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名著的缩略版外,语言简单的原著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福尔摩斯历险记》、《爱情故事》、《廊桥遗梦》等。
精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是大学普遍强调的,所以我就不浪费纸墨了。 只有一点:现在一般教材都喜欢选择所谓的“时间文本”。 原则上,我不反对学习新鲜的、可用的英语。 而且,有几家报刊杂志的文章充满了真知灼见或调侃,确实值得一读,比如美国的《纽约客》,或者我最喜欢的英国的《经济学人》。
但“时尚”的另一面是,它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可能不适合作为学习语言的模型。
其实,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多读一些大作家写的文本,甚至读一些剧本、诗歌,是有益无害的。
大二那年,我迷上了文学。 我整天拿着诺顿和牛津的选集,就像疯了一样,也不上课。 最主要的是读诗。 除了文字本身,我还读了一些介绍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的文章,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古英语诗歌开始,一直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读起来很粗糙,但心里已经建立了一个坐标,这是光靠读枯燥的文学史所达不到的。
如何选择词典
我先简单说几句关于字典的事。
我从小就用过十几本词典,这里推荐几本给大家。
先说桌上词典。 如果想要更多例句,不妨选择柯林斯或剑桥系列; 较大的有上海译的《英汉词典》及其增补,以及商务用的《新时代汉英词典》。
字典要多查,不能像学长说的那样要求大家“把字典当枕边书,睡前一定要读”,但至少要抵制住电子词典的诱惑,以免浪费速度。
关于词语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句话:看来,如果你没有把《红皮书》和《黑皮书》从头到尾背下来,你就没有学好英语。 这确实是一种误导。 用绝对的话来说:没有特定上下文的单词什么都不是。
英文和中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welcome虽然是“欢迎”英语差补一对一有用吗,但它也是“不客气”,如答案中的“不客气”。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背”单词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
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就是学习英语的全部,错了。
抛开主动词和被动词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后,与其花大力气去开辟新的“领地”,不如精耕现有的“领地”,重点关注常用的小词,用好它们。
尝试点击以下关键词
看看小芳老师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
89|||||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