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疯狂学英语?丨文化观察
中国人真的热衷学英语吗?英语教学机构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壮大,侧面印证着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无论是传销式的疯狂英语教学,还是带有心灵鸡汤色彩的培训机构全国开花,亦或是现如今互联网+的线上外语学习社区,中国人这近几十年来,革新的是外语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那一腔狂热。在最早期的教学机构里,就已经出现后来被称为“浸入式”的教学方法:部分教会学校全英语授课。...
寒假将至,不少英语补习机构又迎来了招生热潮,一些热门补习机构更是爆满。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精神总是特别疯狂,不仅在上学前在幼儿园和补习班学习留学英语培训机构还能开吗,在校期间在学校和教室里学习,甚至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 学习。 中国人真的热衷于学习英语吗? 这种疯狂的学习习惯从何而来?
1个
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热情已经持续了一百年英语培训,而不仅仅是最近。 学习外语的动力是“睁开眼睛看世界”
曾经风靡中国的“疯狂英语”
英语教学机构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壮大,证明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 无论是传销式的疯狂英语教学,还是心灵鸡汤色彩的培训机构在全国遍地开花,亦或是互联网+的在线外语学习社区,中国人这几十年创新的是外语学习方法。 方法,不变的是热情。
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热情并不新鲜。 如果追溯历史就会发现,自晚清民国以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热情就非常高涨。 . 因为外语是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方式,要逃避与外界隔绝就会挨打的现实,就必须“学洋人,学人家”。
近代史上不少文化名人在撰写回忆录时,都涉及到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 20年代,中国教育界掀起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 在最早的教学机构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浸入式”的教学方法:一些教会学校用英语授课。 西译西学之风盛行,英语教学初具规模。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人物,如鲁迅、郁达夫、钱钟书、老舍等,大部分都曾留学过,无论是在欧洲,美国或日本,他们总是有一两种外语来支持他们的教育。 而且,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似乎比当代留学生更擅长外语学习。 对于外语,这些学者和作家不仅可以理解和使用,而且可以翻译,从而能够熟练地理解和使用。
东方语言学大师季羡林生于1911年,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他10岁开始学习外语,写了很多年少时的英语课。 可见,当时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 在《我与外语》一文中,季羡林写道:“除了在学校学习英语,我每天晚上还去上师英语学院学习。校长是广东人冯鹏展,他说的是兰青话,口齿伶俐。广东口音。他住的房子很大学英语,前面的院子被学校占用了。后面的院子是全家人住的。前院有四五个教室,分班按年级。” 学的那点英语对他日后的学业起到了作用,帮助季羡林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北大,之后又去欧洲德国留学十年。
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生产和社会制度吸收苏联经验,学习俄语再次成为时尚和必要。 虽然十年动荡暂时停滞了国人学习外语的进程,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后,英语在国内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学习世界语的热潮。 1981年12月,楚图南、胡玉之、巴金、冰心、白守义、叶圣陶、夏衍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世界语之友协会。 《红楼梦》、《论语》、《鲁迅小说》等名著被译成世界语。 到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召开时,全国已有40万人学习世界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众多外语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通用语言。 世界语逐渐落伍留学英语培训机构还能开吗,如今的使用者寥寥无几。 这也证明了语言是个实用的东西,用不上就弃之不用。
2个
在中国人的求学和就业道路上,英语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一定要学好英语
90年代初,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掀起了“三会”培训。 三个session指的是computer(后来的computer、computer)、驾驶、外语。 当时体制内的很多外语学习班都是行政命令实施和执行的,可见对外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独木桥上,外语科目一直被列入文理科的必修科目。 英语年高考英语总分30分。 当时综合了语文、数学和政治的总分。 1981年,英语计入总分70分。 1982年后,英语成绩达到满分100分,后来无论改为120分还是150分,英语一直与语文、数学并列为必修三科。 主题。 高考不仅有外语考试,还有考研、考博士留学英语培训机构还能开吗,甚至还有职称和一些职业资格证书。 外语也是考试的必修部分。 无论是为了达标而进行的针对性考试,还是像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在很多重要的考试中总是少不了外语的身影。 即使想离开国内教育体系出国留学,大多数国家还是有针对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比如大家熟知的雅思和托福。
考试是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外语重要性的最突出手段。 这也是很多中国人讨厌外语考试的原因,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哑巴外语。 ,考完就忘,从来不学以致用。 因此,近年来,国家在一些考试中有弱化外语的倾向。 比如,很多地方的职称考试不再考英语,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但即使取消了学习英语的行政任务,学习英语的热情只会有增无减。 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外语尤其是英语的重要性已经让人不得不去学习。 其中,工作需要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国际化是主要原因。
2个
马云榜样“国际大都市”梦 学英语越来越“从小”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说英语。 世界上大约有20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 世界上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懂英语英语商界和学术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行走江湖的必备工具。
改革开放至今,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仍然是了解西方世界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的主要媒介和出发点。 很多创业者之所以抢先一步,最初是因为他们英语好。 在这方面,创建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马云是最生动的案例。 1988年,从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马云到杭州电子技术学院任英语与国际贸易讲师。 1995年,杭州要修一条通往安徽富阳的高速公路,马云在美国承担了翻译协调的工作。 正是在这段出国经历中留学英语培训机构还能开吗,马云接触到了互联网,开创了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商业帝国。
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英语是了解世界趋势变化的工具。 精通英语是一种资源优势。 当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时,其动机是内驱力,而不是外加的。
以前有句话说“你之所以认为以后工作不会用英语,是因为你英语不好,只能选择不需要英语的工作”,但是现在,像样的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的职位很多。 如果你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根本没有机会找到工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外企才需要有很强的外语能力。 现在为什么中国人疯狂学英语?丨文化观察,优质的国企和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比外企更需要员工懂英语。
除了工作需要英语培训,中国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趋势也让外语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近年来,杭州、西安、武汉等省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构想,尤其是成功举办过G20的杭州,已经有了国际化城市的雏形。 北方老牌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拥有数量庞大的外籍人员在华留学。 根据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发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北京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八,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老牌大都市。 2010年,北京仍仅排名第15位。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这些都在发挥着外语的作用。 事实上,早在2006年,就有180多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中表示要成为国际大都市。 要知道,中国仅有280多个地级市,其中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 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城市规划虽然不合理,但在中国国际化步伐如此之快的当下,沟通方式必须能够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虽然说老外入乡随俗,老外学中文是必然的,但从交际效率和普及度来说,英语无疑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首选。
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英语补习班,寒假期间学生很多的原因。 为了能够适应生活和工作,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从小做起”。 现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只有练好内功,学好英语,才能适应未来世界综合竞争环境的要求。
结论:
一门外语是通往整个世界的通道。 有了会说一门外语的能力,基本上就具备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能力。 在企业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将持续下去,延续近代以来“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历史。 这种学英语的动力来自普通人的内心,这种内在的学英语动力注定了“英语热”远未结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