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原因调查分析
近年来,研究者们围绕如何缓解“哑巴英语”症结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成因研究为之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此,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口语输出普遍存在障碍。...
李学山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英语口语问题,笔者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卷数据、提取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对小学生英语课堂学生的语言输出进行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 造成障碍的原因有学生对英语学习功能定位不准确、课堂说英语焦虑等内在因素,也有应试背景下形成的“哑巴英语”、低语度等外在因素。教师专业素质。 最后,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从师资、课程、学校制度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法和作业形式、学校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等合理建议。学生的口语输出等
关键词:语言输出; 可理解的输入; 语言环境; 教学方法; 测试和评估
一、简介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发展初步的英语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教育部,2012:8)。 《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专项、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为真正的语言交际奠定基础。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 但目前的情况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存在严重的口语输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敢说话、害怕犯错、思维固定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如何缓解“哑巴英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原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国外对英语口语的研究,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探讨了小学生课堂口语输出障碍的原因,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从而落实《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要求》。 《小学生语言能力课程标准(2011年版)》 ,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输出障碍,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口语交流。
2.概念定义
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即可理解性输入是促进二语习得的唯一原因。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很快就成为外语理论界和教育界争论的焦点。 究其原因,这种理论容易导致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将语言输入放在第一位,忽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Swain(1985)经过对加拿大浸入式法语教学的长期研究,在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出理论。 他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尚不能使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我们想让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流利准确,我们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出(Manana,2010)。
根据 Swain (1985) 的说法,“输出”包括口语、写作、协作对话、私人演讲、口头表达和语言。 等形式。 本文研究的口语输出主要指说话、合作对话、表达等形式。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和小学一线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 笔者选取了北京市两区的4所小学,共110名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向他们发放了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04份。 其中重点学校2所,非重点学校2所,初高中生男女比例适当。 笔者将对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3.1.1。
(二)观察采访
作者编制了观察量表,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输出表现,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在课后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跟踪访谈。 笔者整理了一份访谈提纲,重点关注课堂纠错和课后作业。 、对考试、校园口语平台等学生和老师进行采访,记录并整合。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的统计编制以及观察和访谈,笔者认为造成小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学生内部因素
一、英语学习功能定位存在误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受应试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为了满足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把成绩好视为英语好的标志。 。 但实际上,小学英语目的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点是学习听力和口语。 因此,学生普遍缺乏主动练习口语意识。 学生不主动练习口语,练习口语时间也较少,这势必会影响口语输出的质量。
2. 课堂上说英语有焦虑感
调查发现,53.49%的男生和61.16%的女生上课不敢说英语,对说英语感到焦虑。 其中,9.30%的男生和3.51%的女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因为害怕说英语。 18.60%的男生和38.60%的女生害怕犯错,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随着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愿意犯错误,尤其是低级错误,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很少说或不说错误。 5.26%的女生焦虑来自于老师的批评。 16.28%的男生和12.28%的女生认为,当他们给出不好的答案时,同学的嘲笑让他们感到焦虑。 13.95%的男生和7.02%的女生认为“别人说得比我好”,对说英语没有信心。 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时会感到焦虑,因为他们性格内向,害怕犯错误国外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英语,缺乏自信。 这导致学生害怕或不愿意说话,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语言输出障碍。
(2)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
(一)应试背景下形成的哑巴英语
受常规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试的制约,老师、学生、家长只追求考试成绩。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的练习,特别是在高年级和期中、期末阶段。 学生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考试成绩和升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口语重视不够。 采访中,不少学生提到,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语”作业很少,老师也没有办法检查。 可见,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应付考试上,无暇培养学生的口语。 口语练习不足,更谈不上流利的输出。
(2)缺乏语言环境
笔者在走访一些小学时发现,一些重点学校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搭建口语交流平台,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融入真实的语言环境。 外教通常会在课堂上设定一个主题,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练习听力和口语。 然而,提供外教教师授课的学校却很少。 一些学校提供外教课程,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以吸引学生。 此外,很少有学校在校内设立英语角并有效利用它们。 根据Krashen(1985:17)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沉浸式语言教学有利于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在加拿大,英语系学生的数学、物理等课程全部用法语授课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口语输出障碍原因调查分析,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法语交流环境中,实验效果非常好。 可见,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可理解的输入,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因素。
(三)传统英语教学影响的思维模式
笔者采用问答的方式,以“你好吗?”为题,询问了100名三年级小学生。 这是小学三年级课本上出现的。 其中,47名学生回答:“我很好。/很好国外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谢谢你。/我很好,谢谢你。你呢?” 6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新颖的答案,例如:“还不错”。 “很好学英语,谢谢。” “一般般,谢谢。” 其他学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或者选择不回答,其中大部分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把答案锁定在“How are you?” 到“我很好。” 许多学校片面强调正确答案,忽视学生语言输出中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培养,导致口语输出中出现思维固定的现象,学生无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口语交流。
2、师资因素
(一)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根据课堂观察,一些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存在发音不准确、表达不正确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口语水平决定了口语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口语产出。 此外,根据Krashen(1985:17)的语言输入假说,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有四个特征,即全面性、趣味性和相关性,并且不按语法顺序排列。 和足够的输入(i+1)。 其中,兴趣和关联性是重要环节,强调“无意识”学习。 然而,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不能有效组织课堂口语教学活动。 课堂口语训练仅限于朗读、跟读和背诵。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有意识的模仿,没有融入语言的情境性。 因此,学生对口语练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影响口语输出。
(二)口语教学中的惩罚
很多老师在口语教学中严厉批评学生,学生说英语时会立即打断纠正错误。 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更为明显。 笔者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采访,并将相关问题的结果总结在问卷中。 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自己犯错或不能清楚表达意思时,老师能够耐心地给予指导、鼓励或提示。 有些学生希望老师让他们听听其他学生的回答,而不是当众批评他们。 学生通常不喜欢在回答问题时被打断。 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惩罚机制导致学生在口语输出时产生焦虑,成为学生口语输出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习英语主要场所,但我国却受到“理想考试成绩”的制约。 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向学生输入大量应试技巧、词汇、语法知识,教学内容偏离《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功能定位存在误解,缺乏口语练习的时间,缺乏口语练习的内在动力; 一些教师的口语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忽视了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 口语教学中不善于运用惩罚,导致学生口语输出出现上述现象; 大多数学校不太重视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导致语言环境匮乏。 因此,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口语输出普遍存在障碍。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小学生口语输出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师、课程、学校制度、家长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教师视角
1、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相关知识。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进行学术分析,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情况。以及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四个方面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英语新闻、歌曲、电影等积累输入,学习语音语调。 其次,多说、多练,树立生活中的英语交流意识。 再次,阅读英文书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 最后,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努力成为学生英语口语习得的领路人。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注重“纠错”的艺术,营造愉快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师生口语交流带来的快乐,减少心理压力和不安。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谨慎使用权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让学生在说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这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敢说、愿意说,激发他们“说”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种: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认可而主动学习。 外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外在的奖励,此时的学习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目前,小学英语教育普遍过于重视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而忽视了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营造英语口语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英语情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感知语言、用语言交流、培养语言兴趣。
4.鼓励发散思维
在日常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积累日常生活中同一情境中不同的回答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课程设置视角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座位形式是所有学生面向老师。 教师不妨尝试六人面对面的集体坐形式,以消除学生的束缚感。 学生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英语教学不仅限于课堂。 课程可以在操场上或校园的阴凉处举行,营造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课上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和课堂游戏,让口语学习变得更有趣。 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布置成与主题相匹配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英语进行交流,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口语能力。
2.增加口语教学比例
小学英语课应增加口语教学的比例。 教师要积极抓住课堂口语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听更地道的英语,增强输入,促进输出。 然而,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仅听一门语言并不能保证学会说该语言。 Skehan (1998: 15-16) 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产生假说,认为要学会说一种语言,我们必须实际上说它。 因此,口语教学也应该给学生更加充足的输出时间。
3、创新工作形式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扩大形式,不能只拘泥于纸质作业。 教师可以提交音频或视频作业,例如在家朗读课文和听录音的作业,交出自己的课文录音,或者小组协作或与家长对话的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评价其他。 。 学生会在分享过程中发现不足并予以纠正,从而激发学生口语输出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自发、主动地练习口语。
(三)学校系统视角
1.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增加口语考核
口语测试是保证口语训练的有效措施。 可以吸引学生对英语口语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 因此,学校或教师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估和期中、期末考试中的正式评估(李明霞,2013)。
2、加强教师口语考核和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更加重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制定一些具体的相关政策,让教师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口语口语培训,强化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意识。 注意。 此外,小学英语教师应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执行,在学生语言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杨欣、黄林,2010)。
学校可以将口语考核纳入英语教师招聘过程中,从源头上保证英语口语教学的规范化、规范化。 许多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口语训练,以语音语调的正确发音训练为主,以日常生活基础词汇和课堂词汇为辅。 教师通过评估可以标准化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并获得口语教学的信心。
3.积极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Krashen(1985)的语言监控模型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设组成,即“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习得序列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这一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收购与收购假说”。 他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将习得与学习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年龄、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英语培训,搭建校园平台,创造口语交流机会,转变“学到的“知识”是为了“习得”。
Swain(1985)曾指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来说是不够的。 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 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也具有积极意义。 学校可以设立各种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竞赛、“无中文日”等活动。 例如,某小学采用双语升旗仪式,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环境,张贴双语标语、黑板等,积极营造英语环境。
(四)家校融合
家长准确理解英语口语交流的内涵和价值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通过网络平台、家访、个别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重视。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如英语歌曲合唱、英语演讲比赛等,这将有助于家长监督小学的英语口语输出。
六,结论
口语输出在小学外语学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在英语口语输出方面存在着不敢说话、怕说错话、心理焦虑等问题。 为此,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学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寻找原因。 并据此提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增加语言输入的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输出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方法,为学习者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可理解性输入,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输出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语言输出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信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 语言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寻求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适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
参考
[1] Krashen,SD 输入假设问题及其启示[M]. 伦敦:朗文,1985。
[2] Skehan, P. 语言学习的认知方法[M]. 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3] Swain, M. 交际能力: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输出在其发展中的一些作用[A]。 见 Cass, S. 和 Madden, C.(编)。 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C]. 罗利:纽伯里大厦,1985。
[4]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李明霞. 对小学英语口语的几点建议[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3)。
[6] 马娜娜. 语言输出理论的研究、探讨与启示[J]. 长沙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7]杨欣,黄琳。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情报,2010(34)。
小学生英语课堂语言输出障碍成因研究
李学山
摘要: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笔者调查的基础上,以二语习得与输出假说理论为指导,旨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文章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国外对英语口语的研究,将影响因素归结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误区、焦虑等内在因素和应试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缺乏等外在因素。 。 论文还从师资、课程、学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言输出; 综合输入; 语言环境; 教学风格; 测试与评估
(本文首发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