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和汉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第四,英汉语词组构造的差异性实质上是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差异。第五,英语对“时”“体”的强制性和汉语对个体量词的强制性源于英汉语的时空性差异。第六,英汉进行体标记语法化的差异根源在于彼此的时空性差异。英语的时间性思维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思维特质是导致英汉进行体标记语法化差异的深层决定因素。...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时态特征与汉语空间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11BYY018),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 研究团队成员包括:于善志、阮咏梅、何庆强、丛迎旭。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一成果超越了当今常见的英汉比较研究,旨在深入审视英汉语言表征之间的根本差异,揭示隐藏在英汉语言各种表面差异背后的本质特征。 该成果的研究内容对于进一步审视英汉语言的鲜明个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理论和实践上,将推动语言学研究、英汉比较研究、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英汉翻译等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从语言个性看语言共性,推动语言类型学研究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该结果所采用的多视角和注重证据收敛的研究理念也为语言比较提供了基础。 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研究结果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精神是语言的内在本质; 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 两人的身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洪堡的著名论断意在强调语言的内在密码蕴含着内在的世界观英语培训,特定的语言表征形式反映了特定的民族精神。 他提出的“内在语言形式”概念是指语言的内部密码是民族思维在语言结构中的内化。 其目的是指语言与民族思维的关系。 他们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这一成果以此为指导,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角度审视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从英汉民族不同思维的角度审视英语和汉语的本质差异。 研究结果在对前人英汉比较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英语具有时间特征,汉语具有空间特征。
英语的时间特征:具有线性结构,具体表现为联系性和连续性。 汉语的空间特征:具有三维结构,具体表现为块状性和离散性。
针对上述假设,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探索和论证。 无论是基于英汉语言事实所获得的知识,还是基于教学实践的探究所获得的证据,上述假设的合理性都得到了有效验证。 这些认识和证据简要总结如下。
首先英语和汉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英国人和中国人体验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存在时空差异。 英国人和中国人体验世界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偏好。 即英国人注重时间,汉人注重空间,从而形成英语的时间性特征和汉语的空间性。 特质。 学术界公认的英汉差异,如形式与意义、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等差异,其实只是各种外在表现。 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结构和汉语的时间特征。 英语的空间特性,即英语的时间性和汉语的空间性,是造成这些外部差异的根本原因。 以英语“be”和汉语“是/有/在”为例,印欧语系语言(包括英语)中对“be”的关注是“being”的“自我呈现”的时间方面“在印欧民族中。 长期追问在哲学思想上的具体体现。 在汉语中,“你”作为整体空间中的具体事物,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思想本体论的核心范畴。 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占有最高、最普遍的哲学探究以合理的价格英语短语,是世界事物的空间。 性护理。
其次,英汉语言文字的偏好关系体现了它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字符必须符合语言的特征。 哪种语言通常更喜欢哪种字符。 两者之间存在优先关系。 因此,从文字的特征就可以推断出语言的特征。 英语是一种以字母字符表示音素的书写系统,是一种以动作为中心的语言优化结果; 汉语采用以形表义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是以名物为中心的语言优化结果。 以行动为中心意味着对时间的偏好,以名称和物体为中心意味着对空间的偏好。 同时,文本对用户的思维方式具有固化作用。 英语的字母字符和中文的象形字符固化了各自使用者的思维,进一步强化了英语的时间特性和中文的空间特性。
第三,英汉词源上的差异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根本差异。 动词或动词词根是英语和其他印欧语言的词汇基础。 英语词汇扩展的基本方向是名词源自动词英语,因为大多数名词源自动词或动词词根。 汉语动词是从名字发展而来的,即动词源于名字,因为《汉字六书》中的“象形”造字法是最基本的汉字造字法,词汇扩展的基本方向是“动词起源”。从名字。” 。 动词有时间性,名词有空间性。 英语和汉语分别以动词和名词作为语言的基础,这证明了英语具有时间性以合理的价格英语短语,汉语具有空间性。 另外,英语中的“时间”和“方面”与汉语中的“时间”和“方面”也有本质区别。 英语强调时间和动词,动词是“时间”和“方面”信息的载体。 其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句子结构,而汉语则强调空格和名词。 名词是具体思维的外在表现,其丰富的名词句和孤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英汉短语结构的差异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汉语中大量的“形动词结构”并不是词汇层面到句法层面的简单转换,即原本处于词汇层面的动词词性转变为名词词性。 ——句法层面上的言语,形成了“形态名词结构”,但在汉民族的深层心理中,连动作都被当作实体来对待,即动作被空间化了。 汉语空间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这进一步说明汉语常常将行为动作视为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实体。 另外以合理的价格英语短语,英语的短语结构基本上遵循句法词类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以合理的价格英语短语,这与其句法结构是一致的。 中国人就不同了。 从离合词的离散特征可以看出,汉语词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汉语词组的构造原理是一样的。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也不是强制性的。 这是中国空间性的另一个例子。
第五,英语对“时间”、“方面”的强制和汉语对个别量词的强制源于英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英语句子只要是句子就一定有动词,而只要动词进入句子就一定有“时态”和“体”标记。 在汉语中,如果要衡量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就必须使用量词,而量词既表达事物的数量,又表达事物的物理特征。 英语语法对“时间”和“体”的强制性要求是英语时间特征的典型例子,而汉语语法对单个量词的强制性要求则是汉语空间特征的有力证明。 需要指出的是,英语语法对“时态”和“体”的强制要求是基于句子中的动词,而汉语语法对单个量词的强制要求是基于名词。
第六,英汉进行体标记语法化的差异根源于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的空间起源是英汉渐进标记的共同特征。 尽管其语法化路径印证了“从空间到时间”和“时空依赖”的发展特征,但英汉进行标记最终演化成不同的句法结构。 这是由它们所属的语言类型以及语言背后的民族思维特征决定的。 无论是从进行体标记的起源来看,还是从现代英语和汉语的共时特征和语法化路径来看,英语进行体标记的空间特征都弱于汉语。 英语进行体突出时间性,而汉语进行体的时间意义则体现在空间上或者与空间有很大关系。 英语的时间思维特征和汉语的空间思维特征是英汉进行体标记语法差异的根本决定因素。
第七,英汉在句子结构层面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时空差异。 英语的时间特征与西方音乐的时间特征一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关注英语培训,并在动作、动作或变化中体验时间的流动。 它的句子结构表征与西方音乐是相连的、连续的、不可逆转的。 自然; 而汉语的空间特征与中国画的空间特征相吻合,表现出对空间物体的特别重视,直观地布置块状和离散的物体,其句子结构表征与中国画一样是块状的。 性、离散性和可逆性。 汉语行句是汉语空间特征的典型体现。 这种句子在汉语书面和口语中都很常见。 这是一个由多个片段组成的复杂句子。 其特点是:段与段之间的结构松散,不依赖显性的相关词。 多个主题要么隐藏,要么存在,并且经常跨段识别,并且短语和从句经常同时出现。 汉语行句逻辑关系模糊、主语识别复杂、空间结构复杂。 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其整体的空间特征。 主语识别应该是行句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将行句分为单主语行句、多主语行句和复合主语行句三种主要类型。 这三种流句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且其空间特征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连续体。
第八,英汉在话语层面上的时空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时态是表达时间关系的强制性句法特征; 在语篇层面,它不仅编码了每个子句中的三种时间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在不同的语篇类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话语功能。 叙述性文本中的时态具有连贯功能,描述性文本中的时态具有照应功能,报告文学文本中的时态具有指称功能。 时态所表现出的多样的时间关系和话语功能是英语时态思维和时间特征的体现。 另外,从中文主题链与英文翻译的比较可以看出,中文篇章结构是块状、离散的,而英语篇章结构是连通、连续的。 这种差异的本质是空间和时间的差异,即汉语篇章结构具有空间特征,而英语篇章结构具有时间特征。
第九,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特征凸显英汉时空特征的差异。 汉语母语者在英语写作中产生的“流水句”是由于英语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距离”造成的汉语“流水句”的一种积极的、无意识的负迁移现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英国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面的时空偏好不同。 汉语的空间特征表明,其话语中“句子”概念的定义相对模糊,主句与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隐含,句号和逗号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而英语则相对模糊。恰恰相反。 中英两国人民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空间和时间的偏好不同,这种不同的偏好是汉语母语者的英语作文中出现“流句”现象的根本原因。 此外,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之间的主题进展模式也存在显着差异。 前者以跳跃和并行模式为主,后者以延续模式为主。 通过定量比较和案例分析,本结果发现上述差异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人在思维层面上的时间和空间偏好不同造成的。 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语篇连贯迁移特征揭示了汉语的块状、离散结构迁移。
三个结果的值
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理论创新。 突破现有学术定论,首次提出“英语具有时间特征,汉语具有空间特征”这一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观点。
二是研究深入。 通过当前学术研究成果所反映的表象,我们可以洞察英汉之间各种性格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三,视角是多维的。 从语言学、哲学、比较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英语和汉语的本质区别。
第四,理论观点的适用性。 提出英汉时空差异的思想对于语言类型学研究、英汉比较研究、英汉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这一理念的适用性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尤其可见。 语文教学实践对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