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暖| 剑桥大学优等生中国慈善之旅:英国外籍儿媳开设免费英语培训机构
这位“洋媳妇”在“第二故乡”上海创办社会组织,为许许多多弱势儿童提供免费英语教育课程。...
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英国女士,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生活多年。 这位“洋媳妇”在“第二故乡”上海创办了社会组织,为众多弱势儿童提供免费英语教育课程。
她的名字叫Corinne Richeux Hua,她的慈善组织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垫脚石青少年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垫脚石”)。 这个非营利组织从事的事情简单而纯粹——设计公益课程、招募和培训志愿者、为儿童提供英语和电脑培训,同时也开始探索在线课程以扩大受益范围。 所有资金来源均来自基金会。 捐款和慈善募捐。
虽然华克琳的项目广受好评,被认为极具商业价值,但她只是想实现儿时的慈善梦想,坚持做一件好事。”十三年来,她的慈善之路不平凡——
提供英语课程造福弱势儿童
“垫脚石”办公室位于徐汇区乐山路。 在充满都市气息的市中心生活区,有一栋门面不起眼的小型办公楼“隐藏”着。 这个地方不太好找,但是一进去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宽敞的空间以暖色调装饰,时尚又温馨。 员工有独立的工作室,还有封闭的开放式办公区,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随时召开小型会议进行头脑风暴。
这是教育机构无偿捐赠的办公空间,一切都符合华克林的想法。 这是“踏脚石”自2006年成立以来的第三个“家”。
“我们的受益者一直是弱势儿童,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中国贫困儿童的教育福利和综合福利。” 华克林中文流利,思维方式有一半“中国人”。 她说,她最担心的是农民工子女冷与暖| 剑桥大学优等生中国慈善之旅:英国外籍儿媳开设免费英语培训机构,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学业受到影响。
早在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华克林和朋友们参观了某区的一所流动儿童学校。 她问校长“我们需要什么?” 几乎每个校长都说“我们可以来教孩子们英语吗?” 因为学校没有英语老师。 “当时她身边有很多外国朋友和在外企工作的中国朋友想做公益,请她帮忙找一个方向,她就想方设法去拉关系,以实现这一目标。让她没想到的是,在2007年,华柯林第一次安排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一个月后再次来到学校时,她发现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垫脚石》开发以来,英语课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去年,他们为上海小学生1-5年级制定了教学大纲,其中包括120个课程要素。 这些教案不仅涵盖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还包括分步行动计划,指导志愿者如何授课和开展活动。
华克林手头有一组数据:2018年全年,垫脚石通过志愿教学和互联网,为上海及其他9个省的45个项目点的12514名贫困儿童提供了5946节英语课程。 ; 该计算机项目为上海、浙江嘉兴、江苏启东的873名流动儿童提供了900节计算机课程。 英语课、电脑课、104名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为256名孩子免费配眼镜……
员工和志愿者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员工和志愿者是踏脚石最宝贵的资源。 华克林在公开年报首页写下了员工的辞职和新加入:“2018年,今年有五名员工辞职……看到他们我们很难过,也很高兴有优秀的新员工加入我们,这也证明了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抗压能力……”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这些“代表挑战和压力”的信息往往隐藏在公开信息中,但华克林直言不讳地说英语培训,既然非企业提供的薪资是这样的。 -组织利润不高,部分员工会因为钱而离开。 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的团队还在逐渐扩大,现在十八名员工,每人都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 运营任务中,“每个人对‘垫脚石’来说都特别重要。”
志愿者人数已超过 1500 人,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垫脚石”志愿者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 中国人占56.8%,欧洲人占15.1%,北美人占11.2%; 20-30岁的年轻人占61%,高中生占61%。 占比21%。
参加了两个学期的上海英语教学项目的志愿者史蒂芬·品夫表示,他以前从未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也没有教过书,当他开始考虑这个行动时,他有点担心。 但八个月的教学经历让他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做”。 与其他志愿者老师以及学校“真正”的师生一起工作让他感到快乐和充实。 如今,他在垫脚石承建的一所农民工小学和一所青年职业技术学校担任志愿者。 他经常推荐他的朋友也成为志愿者。
在湖南省桃江县担任支教志愿者的袁康妮觉得,支教拓宽了她对中国“农村”的视野,让她对农村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这让她深刻认识到农村地区是多么需要更多的教育。 多多支持。
事实上,《垫脚石》对于志愿者的“门槛”非常高。 记者看到,其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在显着位置设有志愿者招募入口。 志愿者需要填写的信息包括参加活动目的、志愿者实践等信息。 每位志愿者入学后需要接受在职培训,包括如何控制课堂教学纪律和氛围、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备课等。每个志愿者每学期至少负责8节课,无论风雨无阻,大部分都是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和上学时间。
“来得真快英语培训,口碑传开了!我们课程第一学期,志愿者人数就达到了100人,第二年就达到了200人。” 这个话题让华克林兴奋不已。 她觉得大多数志愿者都是认真、负责、准时、值得信赖的。 志愿者的热情激励着她的团队。
华克琳记得,创立踏脚石的初期,她只是一个人忙碌,但很快她就忙得不可开交。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细节需要协调。 有时老师不在,孩子也不在,有时孩子也不在。 老师到了,但没有到。 当时,一个自己开公司的朋友过来帮忙。 几个月后,他实在搞不下去了,就向华克林建议招聘一名全职员工来协调这一切。 当时筹集资金非常困难学英语,她需要专职人员来管理该项目。 当时,她通过在一些公司担任社会责任顾问的兼职收入,为项目运营提供了部分资金。 “直到 2009 年,一位法国人最终捐赠了 3000 欧元英语培训,我们才雇用了一名员工。”
未来之路,努力奠定基础
因为《铺路石》,华克林也收到了巨大的“惊喜”。 去年5月,她获悉,由于他对中国弱势儿童教育的贡献,他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日荣誉名单上的大英帝国勋章(BEM)。 安德鲁王子在上海瑞金酒店举行的私人仪式上亲自为她颁发了奖章。
她的慈善故事开始在两个国家传播。 这位80年代的天才学子毕业于剑桥大学中国学专业。 当时西方关于中国的报道很少。 每当华克琳的父母在报纸上看到有关中国的报道时,他们都会把它们剪下来并发送给她。 1988年英语培训,她还前往家乡唐卡斯特的中国友好城市辽宁丹东学习了三个月。 这是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不久之后,她遇到了未来的丈夫。 “他当时是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我和他一起开车去接一位中国客人。不过,客人没有被接,但我们却认识了。” 结婚后,华克琳于1993年从英国定居上海,此后一直在上海的普华永道工作,直到2006年她下定决心辞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先加入了朋友的民间组织“爱心教育研究会”,不久又创办了“铺路石”。
或许是受父母多年志愿服务的潜移默化影响,她早已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如今,她的两个孩子都在伦敦,一个在工作,另一个还在学习。 她说:“我们家不需要更大的房子,也不需要第二辆车,我们一个人就能赚钱养家。”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慈善,也是我们一家人的选择。”
踏脚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持续资助下,团队每年完成上海三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培训任务。 还通过远程视频教学英语培训,为河南、湖南、四川、江西等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提供培训课程; 上海英国商会还资助他们在安徽利辛县建设试点远程教师培训班。 他们将继续开展这些培训,并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
计算机培训也是《垫脚石》的新课程方向之一。 在其他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他们开发了计算机课程,通过培训乡村教师和志愿者,将计算机技能传授给农村孩子。 他们举办的培训课程越多英语,就越能关注更多有需要的儿童。
此外,垫脚石去年对浙江嘉善中学辍学人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对16岁青少年辍学后面临的社会挑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评估。 这些研究成果将被团队用来改进课程内容,他们也希望继续进入更多的中小学课堂。
华克林仍在努力为《铺路石》奠定基础:“筹集200万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希望更多爱心人士能和她一起,成为帮助弱势孩子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