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疫”中才会精彩!疫情期间大学英语教学部在线教学纪实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抗疫亦是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用英语讲述身边NPUers的抗疫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大学英语核心能力课程组:魏晏龙)经历了2020年初大规模线上教学的练兵,今年面对疫情,再次开展线上教学,已经少了一些忙乱,多了一些底气。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考试和教学计划,准备迎接寒假,却迎来了新学期,并且是线上教学。...
2021年底,当人们沉浸在准备过年的喜悦之中时,新冠疫情再次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随着疫情持续严峻,防控措施逐步升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大学英语教学部积极响应学校部署,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集体备课,并邀请教师录制网络教学平台操作演示视频进行集体培训。 大学英语课程在2020年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基础上,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此次线上教学,教师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饱满的奉献精神,努力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示范点作用。
大学英语通用基础课组
01
抗击 COVID-19:我们有故事
抗疫,我们的故事
在学院、系的精心部署下,大学英语核心能力(口语)课程团队基于前期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充分沟通、反复测试,制定了实现课堂口语的最佳方案。沟通训练。 挖掘SPOC在线课程、腾讯会议等互动平台的资源和功能,营造跨文化交流情境,开展头脑风暴、发音训练、对话练习、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动起身体,动起来”。脑”,实现课前输入与课堂翻转相结合英语线上教学计划,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不杀掉严冬,怎能见春天”,抗疫也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讲述身边西工大人的抗疫故事。说好英语,然后讲好中国故事。 可爱的同学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他们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和鼓舞着我们,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大学英语核心能力课程组:王晓丹)
听着,春天来了!
靠网络传播声音,靠声音温暖人心
即使屏幕相对,也要让学生用耳朵享受声音的温暖,这也成为今年冬季大学英语核心能力(听力)课程的坚持。 核心聆听,特色鲜明。 经过反复比较和试讲,最终选择了腾讯会议作为授课平台。 第一讲,我以元典、诗词中的“听”为引导,带领学生以“精听”为主,其次是实用策略。 导入后,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程最后,网上播放了新华社报道西安疫情的英语新闻视频,让同学们欢欣鼓舞,脚下的这座城市即将被治愈,重获新生。 网络之声,声音温暖人心,希望这门课程能像春天来临时的一道彩虹英语线上教学计划,一抹彩霞,装扮工大努力在“疫”中才会精彩!疫情期间大学英语教学部在线教学纪实,装点长安。 (大学英语核心能力课团队:魏艳龙)
读书就是相信
你读到的就是你得到的
我所教授的大学英语核心能力(阅读)课程涉及大量引导学生捕捉和定位文本中的语言信息。 在网络课堂的背景下,保证这些交互环节的沟通质量是我调整课件内容、更新课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我在原来课件的基础上,添加了几张教材扫描页面的截图,并在截图的相应位置进行了突出显示和解释,以便学生能够对应课件的图片信息,跟随老师的指导准确快速地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课文。 文本信息。 其次,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我增加了多个文字和页面的动画设计,以缓解学生长时间观看静态屏幕的视觉疲劳和注意力疲劳。 上述两种将网络课堂的内容和互动进一步“可视化”的尝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读得懂”,还能巧妙地调整学生的状态,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大学英语核心能力课程组:吴佳)
我写我所爱
我写我的心
为了使《大学英语核心能力(写作)》课程的课堂写作任务“接地气”、“贴近实际”、“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消化定义和分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我在练习任务的主题设计中加入了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期间的亲情、友情元素,让学生通过写作深入思考英语,直接表达内心,“用我的笔写下我的心”。 (大学英语核心能力课程组:马静)
我的第一堂网课
我的第一堂课
我的课是在星期二下午。 怕同学们忘记,早早的在QQ群里发了通知,也在腾讯大会上早早等了。 1时50分左右,同学们陆续入会,并按照通知自觉更名。 上课准时,班上无人缺席。
第一节课主要用一个课时来讲解课程设置、课程介绍、基本要求等。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能够及时提出相关问题。 作为老师,我觉得这样的线上教学其实可以很好的互动。 活泼自信的同学们自始至终都开着话筒,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 大多数学生相对克制,但仍通过打字参与课堂。 不过,未来的课程对课堂语音回答问题的要求会大大提高,毕竟语言是要学会的、要运用的。
第二节课,首先要求学生用列出的与疫情相关的词汇描述当前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不忘初心,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树立良好的学习观,然后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同学们情绪稳定、平和,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决定,而且很多同学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更多的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勇挑重任,与学校共克时艰。 (大学英语三课程组:瞿江丽)
一直在你身边
和你在一起
1月10日,我如约在“云课堂”见到了同学们。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我采用了腾讯会议直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实时交流,并同步分享PPT和教学视频。 第一节课,学生们用英语做了自我介绍。 除了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专业、家乡、兴趣爱好等外,我还与学生交流了他们在当前特殊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和遇到的困难。 借此机会,学生的压力和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础英语课程组:潘继春)
大学英语发展与提高课程群
02
线上课堂让我们更亲近
“云”课堂,零距离教学
经历了2020年初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培训后,今年面对疫情,再次开展在线教学,减少了慌乱,增加了信心。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在线教学的体会很深,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视互动、善用工具和反馈跟踪。 首先,虽然网络教学环境不方便互动,但教师要特别注重互动。 在线教学中,学生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加强互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增加提问频率、引导学生发弹幕、改变教学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英语线上教学计划,每十分钟就可以调整一次教学策略。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的投票、答题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从而带动大脑动起来。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要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疫情虽然隔离了师生的身体,但隔离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知识的交流。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一定会在疫情期间获得知识和人格的成长。 (学术英语口语课程组:高㛃)
有志者,事竟成
星光不负有心人
时隔两年,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又一场“屏幕对屏幕”的网课。 与2020年初网课时各种网络平台的紧张和反复调试不同,这一次,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在这个海量资源、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拥有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才是关键。 经过这一轮网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希望能摸着“对”的石头过河:
1.出现与否? 我的想法是,面对新生的第一堂课,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出现在网课的机会。 我相信老师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会传染给屏幕另一端的学生。
2.细化知识点。 针对小班教学和网课学生容易分心的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每节课知识点的教学节奏,并尽量要求老师每次发言不要超过5分钟,穿插一些问题或互动。
3.即时互动和测验。 针对详细的课堂知识点,课前准备了几套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互动练习和测验。 同时,将练习中的知识点与时事联系起来,如封锁、久坐的生活方式、在线学习的利与弊等话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知识点“有用”。 ”。 虽然线上平台缺乏“面对面”线下课堂的亲切感,但线下课堂中的同伴压力的压抑感似乎并没有出现在线上课堂上。 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也会更加敢于参与互动并从中受益。
4.及时反馈和回答问题。 当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即时反馈和解答时,学生会感到受到重视,与老师的沟通顺畅、舒适,他们会更加受到鼓励和学习动力。
结合2020年网课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英语,我会更加客观地看待网课的优缺点。 同时,网课节省了大量的通勤时间。 我希望自己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如何设计90分钟的讲座上,从“以教为主”到引导和激励学生走向“以学为主”。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特殊时期,安心学习,才是抗击疫情的最好办法! 我们应该以热情、理性、自律的态度投入在线学习。 星光回报路人,时间回报关心人。 回首往事,相信你们都会感谢此时此刻的努力的自己! (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团队:苏小青)
信心来自充分的准备
信心来自于充分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考试和教学计划,准备放寒假,却迎来了新学期,而且是线上教学。 收起心来,开始认真准备新的教学任务。 虽然这两年我积累了一些线上教学的经验,但我还是感到有些不安。 开课前一天,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线上测试,确保网络、软件、课件都已到位,并测试了软件的各项课堂功能。 周一晚上7点,带着些许紧张和焦虑,经过短暂的试听,课程正式开始。 我用的软件是腾讯会议。 简短的发言后,我请大家打开视频和音频,互相打招呼,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起到了一定的破冰作用,我的紧张气氛也逐渐缓解。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穿插了腾讯会议的聊天(回答开放式问题)、投票(回答选择题)和小组讨论功能。 这也增强了我在接下来几周在线教学的信心,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口译课程组:孙颖)
公立大学外语课程简介:公立大学外语课程为全校通用语言课程,共8学分。 系统中所有课程分为通用基础和拓展两组。 大学外语是分年级授课的。 基础阶段英语线上教学计划,除了各级别不同学分的必修综合英语外,还专门开设了一系列英语核心能力课程,弥补学生语言能力的短板,供学生选择; 提升阶段规划高级技能、学术英语、文化文学、特殊用途、非通用语言五个课程组,提升学生高级外语应用能力、学术语言能力、语言文化素养、多语种能力.
投稿 | 外国语学院
编辑| 王飞宇万金琳姚远
审计| 周双孙钟馗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