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德州经开区不断提升办学条件
作为示范学校,曹村小学加挂“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校牌,由德州学院选派学校管理、教学人员进驻曹村小学,重组学校管理团队,充实优化教学力量,打造新时代优质特色学校。房敏到任之后,将德州学院“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文化摆在了校门口。...
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王金刚通讯员赵青川王莉
优美的校园环境、标准化的室内运动场、设施齐全的功能室……走进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学英语,“眼花缭乱”的条件让人叹为观止,各项特色项目正在有序开展,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是德州经开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州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坚持从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出发,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实现了从“有学校可上”到“上好学校”的强势升级。
正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服务中心教体文旅发展部主任薛凤江所说,“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增加资本投资
改善每一所学校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风儿吹拂,花儿飘香……”伴着书声,走在康博小学的操场上经开区英语培训机构,师生们一起跳起了学校老师编排的篮球操。校长李国瑞介绍,学校硬件软件升级后,学生和家长连连称赞。
同样经开区英语培训机构,在齐鲁晚报·齐鲁一点的访谈专栏《校长说》中,长河小学校长孟杰回忆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长河小学成立于2010年,前身是杏园小学。2018年建成东七校区,总投资8000万元,可同时容纳34个班级、1620余人就读,配有防风雨操场、餐厅、舞蹈室、书法教室、科学实验室、综合练习室、心理咨询室、陶艺室、报告厅等多功能用房,改变了东七小学原来“老、破、小”的局面。
“2020年8月,学校发展迎来新机遇,东崎小学正式划转至长河小学,成为长河小学东崎校区。目前,两个校区共有教职工146人,学生2800余人。”孟杰介绍。
新气象、新面貌的背后,是对教育民生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入。“过去经开区教育工作确实比较薄弱,但我们抓住近年来经开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为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开区发展服务中心教体文旅部主任薛凤江说。
近年来,该区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17亿元新建、改扩建崇德中学等11所高标准、规模化学校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德州经开区不断提升办学条件,全面解决大班额难题;投入900多万元增加制冷供暖设备,所有中小学实现供暖制冷全覆盖;投入450万元更新智能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疫情期间,投入4471万元为所有中小学教室配备格力高端空气净化器;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护眼工程”,2021年投入614万元为全区中小学660间教室更换高标准护眼灯具。
在此基础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增园位3150个,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全面落实人均经费,投入补助资金981万余元,有效缓解了“入园难、费高”的问题。
盘活优质资源
构建高质量均衡发展格局
沿快速路往北走,穿过几条马路,就到达目的地曹村。密密麻麻的绿瓦红墙中间,是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学英语,而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曹村小学。
2020年10月29日,德州大学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城一体化基础教育合作暨德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经开区英语培训机构,以付庄小学、王庄小学、东城小学、尚德小学、杨庄小学为联盟学校的德州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联盟成立。
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示范学校,曹村小学加挂了“德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徽。德州大学选派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进驻曹村小学,重组学校管理队伍,充实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新时期优质特色学校。
同时,经开区以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为核心,按“1+N”模式分期分批建设若干所联盟学校。首批联盟学校共5所,将挂牌“德州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联盟学校”标识。联盟也将逐步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至学前、中学、职业教育领域,形成贯穿学前、小学、中学各个阶段、衔接普通、职业教育各个领域的基础教育发展格局。
“作为德州大学附属小学,不仅要在组织关系上相依为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文化上的相通。”方敏校长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后加入德州大学,2012年至201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博士学位经开区英语培训机构,现任德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方敏上任后,将德州大学“尊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置于校门口。德州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联盟“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也体现在校徽上。
这样的行动和思考,在经开区形成了普遍的“教育共识”。一方面,扩大与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自2014年与山师大合作以来,2021年又有3所学校签约成为项目支持学校,加大了山师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深化与北京八中的合作,借鉴北京八中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中小学衔接课程,促进中小学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如今,借助合作教育的优势英语培训,该区教育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以崇德中学为龙头学校,以长河小学为核心学校,探索发展小中过渡,形成以京津冀名校北京八中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的西部教育区;以同济中学为龙头学校,以康博小学为核心学校,形成以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先进办学理念为支撑的南部教育区;以东城中学为龙头学校,以德源一小为核心学校,形成以地方高校丰富教育资源为支撑的东部教育区。三个区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改革组合
创新教育区
近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庄小学,该校郭大旭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郭大旭正在指导学生表演英语情景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杨庄小学校长徐凤芝说,学校通过支付专家费用的方式,邀请校外培训机构名师郭大旭来为学生授课、培训英语教师,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培训机构其他老师为学生提供课外延伸服务。“郭大旭团队的加入,不仅填补了专业教师数量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有着校内老师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他们专心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知道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盲点和弱点,促进了质量的提高。”徐凤芝说。
机制创新是经开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软件”工程。“今年10月9日,崇德中学与宏德小学成立经开区小升初联动教育实践学校,把宏德小学六年级学生纳入中学统一管理,有效衔接小升初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崇德中学校长李欣介绍,去年的衔接班今年已升入学校一年级,开学两个月来,他们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优异,在年级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让整个年级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
目前,崇德中学正与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合作,编制小学升初中校本课程,希望明年能有成果,并推广到开发区小学升初中工作。
同时,不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内生动力,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校长职级制度等七项改革,鼓励校长创新,改善教师待遇,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在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区内建立了15个学科教学科研基地,形成了全区大教学科研格局,发挥学科基地整体区域教学科研优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研一体化。
“与体制机制比较成熟的地区相比,经开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空间大、创新势头强。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工作水平提高,成效显著。”薛凤江说。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