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一本完整的创业教科书
因此,1990年,俞敏洪为了挣钱凑学费,开始在校外兼职做英语培训。而事实上,俞敏洪的英语成绩特别好,尤其是笔试。第三年,俞敏洪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英语95分,满分100。诚然,国内还有很多好的英语老师,但在出国英语培训这一块,俞敏洪的教学能力登峰造极,独一无二,他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2020年3月26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我到现在为止对经营企业都不太感兴趣。如果我有兴趣,新东方应该比现在更大。未来,我认为新东方将交给年轻一代。去做吧。”
他声称自己已经在考虑退休以及退休的时间,但目前还不能公开。 他会做更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读书、旅行、分享旅行经历、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他认为,活得有趣比活得有野心更重要,让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更幸福,热爱生活比爱赚钱更重要。
1962年出生的俞敏洪,今年才58岁。 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退休呢?
熟悉俞敏洪的人都知道,他的创业历程是一个既令人回味又催人泪下的励志故事。 单枪匹马江阴托福英语培训班,白手起家,从校外兼职培训做起,他把新东方打造成“教育火车头”,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他的内心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我靠的是妈妈和妻子的支持,但当公司发展壮大时,我不得不把他们赶出去。 他与王强、徐小平“三驾马车”结成兄弟般的伙伴关系,却最终化解“冤家”。 上市对于新东方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学英语,但却是于敏苦难的开始。 他相信自己是唯一最终“屈服”的人。
……
回顾俞敏洪的创业历程,我们或许能够理解他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役。 一切似乎都是合乎逻辑的。
1 创业形态演变:攻击俞敏洪
(一)踏上创业之路
俞敏洪走上了创业之路,这与当今大多数企业家不同。 他创业并不是因为想创业,只是为了赚出国留学的学费。
1985年,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得益于北大公共英语教育的拓展,班上成绩垫底的俞敏洪顺利留校,成为了北大的一名英语老师。 这个头衔将成为他未来创业路上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国留学非常流行。 俞敏洪班上有50人,其中49人出国留学,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的人。 妻子杨桂清也逼迫他:“不出国,绝对不要进家门!”
我没有出国的最大困难是缺钱。 当时申请美国学校每次需要缴纳30美元的申请费。 俞敏洪的工资是120元,基本够两个月申请一次。 此外,俞敏洪的学习成绩不佳,录取机会较低。 他只好广撒网,光是申请学校就花掉了俞敏洪的全部收入。
随后,俞敏洪陆续收到了一些录取通知书,但遗憾的是都没有获得全额奖励。 条件最好的开出半奖,俞敏洪本人也获得了一万多美元。 按照他的工资,他得几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弥补。
因此,1990年,为了赚学费,俞敏洪开始在校外兼职做英语培训。 谁也没想到,这样的选择,会成为新东方创业神话的开始。
不过,当时北大英语系这家官办培训机构本来就是靠着北大这个牌子赚了不少钱的。 但俞敏洪的校外培训极大地分流了学生,导致部门收入锐减,无形中损害了部门利益。
1990年秋,北京大学的大喇叭播放了对俞敏洪的处分通知,公告牌上也张贴了对他的处分。 俞敏洪一夜之间成了校园名人。
虽然这次处罚对俞敏洪在北大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俞敏洪已经尝到了好处。 他在外面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江阴托福英语培训班,相当于北大一年的工资。
于是,同年年底江阴托福英语培训班,俞敏洪离开了呆了10年的北大,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从东方大学到新东方
然而,万事开头难。 由于培训机构注册、校舍、招生等问题,俞敏洪无法立即建立自己的培训学校。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他与中国人民大学几位退休教授共同创办的成人培训机构“东方大学”合作,成立“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对外招收学生,并支付学费。每年营业收入的25%作为授权费。
一开始,俞敏洪和其他培训机构一样,到处张贴广告,但收效甚微。 这足以养家糊口,但生意远谈不上繁荣。
后来,俞敏洪想到了一个办法,免费讲课。 他趁着天黑,拎着二锅头,在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北师大的校园里贴满了广告。
俞敏洪原本预计听课的人有几十人,但听课当天却来了四五百人。 他临时把讲课地点改到了操场,在寒风中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多小时。
免费讲座的营销策略屡试不爽,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生意异常火爆。 他的妻子杨桂清干脆辞去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工作,帮忙招生和筹钱,两人开了一家夫妻店。
与东方大学的合作持续了整整三年。 业务规模从第一天招收的4名学生发展到每年10000多名学生。
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俞敏洪发现继续与东方大学合作已经不值得了。 东方大学的一位老师提出将部分股份分给俞敏洪,但经过几位先生女士的商议,都不愿放弃。
因此,离开东方大学,建立自己的全新培训机构,是俞敏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帮儿子从教育局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
名字叫新东方——十几年后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英语培训机构,正式诞生!
(三)“三驾马车”时代
在妻子、母亲、姐姐、姐夫等人的帮助下,家族企业意识浓厚的新东方一直在快速进步。 1995年,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业务规模突破1000万。
此时的俞敏洪还有一个执念——出国。 毕竟他是班里唯一没有出国的。
一方面是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是看看老同学在做什么。 1995年11月,俞敏洪兑换了一堆美元,穿着自己花4000元买的外套,踏上了去北美的路。
此行,俞敏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走访了加拿大、美国十多个城市,结识了十多个朋友。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小平和王强。
徐小平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团指导员、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主任。 他受到学生们的钦佩。 由于俞敏洪在大学期间曾经营过一家诗歌杂志,由徐小平管理,两人关系密切。
王强是俞敏洪的班长。 他是内蒙古文科高考状元,才华横溢。 在北大学习和任教期间,他在各方面完全压倒了俞敏洪,如明月之光。
当时,徐小平正处于绝境。 他出国攻读音乐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找不到工作。 他曾回国创办唱片公司,但失败后返回加拿大。 我认识俞敏洪的时候,他失业了。 于是,我很快就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办新东方。
王强在新泽西州蒸蒸日上。 外语系毕业的王强申请了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进入贝尔实验室担任IT工程师,年薪80万。
当时,俞敏洪不敢招募王强加入该团伙。 然而,当他们一起参观普林斯顿校园时,王强却受到了刺激。 一路上遇到的中国学生几乎都认识俞敏洪,不停地说“俞老师你好”。 王强一听,心想:“俞敏洪是一个人。”
后来,俞敏洪和徐小平在新东方一起吃饭喝酒时,经常给王强打电话。 水浒兄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幸福时光,再次刺激了王强。
1996年10月,王强下定决心辞去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人一起工作。 俞敏洪继续自己创办的留学业务,徐小平开辟了移民服务、签证咨询的新业务,王强则开辟了听、说、口语新业务。
采用承包制进行利润分配,徐小平和王强只需将15%交给新东方,剩下的85%完全由自己支配。 这种分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创造力和生产力。
自此,新东方进入了兄弟合伙的“三驾马车”时代,并迅速发展。
(四)从股份制改造到上市
乘着“三驾马车”,新东方迎来了新千年,外部市场形势非常好。 但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与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承包制导致了“不是匮乏而是不平等”的严重问题。 计算机培训业务、图书出版业务等新机遇纷纷涌现并蓬勃发展。 谁负责这些蛋糕? 利益如何分配?
俞敏洪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来了和君、普华永道两家咨询公司。 他们的建议是上市。
但新东方的水太深,利益关系太复杂。 除了俞敏洪的亲戚在新东方担任要职外,其他几位合伙人(除王强、徐小平外)也纷纷引入亲戚进入公司,形成了所谓的“四大家族”。
和君没有要一分钱咨询费就退出了,普华永道只拿了50万首付就跑了。
2004年底,美国老虎基金对新东方的估值为3亿美元,投资3000万美元,占股10%。 并宣称愿意以这个价格收购别人的股份。
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股票可以换真金白银时,内部矛盾就很容易化解,困扰新东方几年的利益纠纷也终于平息了。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一举成为亿万富翁。 俞敏洪以16亿元身家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富老师”。
从此,新东方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公司发展道路。
上市后,俞敏洪与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脍炙人口。 2013年,以新东方为背景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又掀起了一波热潮。 此后,即便是新东方在线在香港上市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
纵观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历程英语培训,从兼职副业到上市集团,企业家该经历的创业形态他几乎都经历过。 那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创业环境,也没有资本的支持。 我必须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最终靠自己取得成功。
2 核心竞争优势:俞敏洪的三大战略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度过创业期。 对于俞敏洪来说,是1990年到1995年这段时间。我认为俞敏洪拥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顶尖的国外英语教学、强大的品牌背景背书、朴素而世故的社会特质。
(一)国外英语教学水平
我们知道,俞敏洪的成绩几乎在班上垫底,没有存在感。 毕业后,很少有同学记得俞敏洪还在班里。 事实上,俞敏洪的英语成绩特别好,尤其是笔试。
自1978年起,俞敏洪连续两次高考落榜。 第三年,俞敏洪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英语成绩为95分(满分100分)。
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我参加了两次托福考试。 我1988年考了653分,1989年考了663分。托福满分是667分。 在中国掌握流行的托福题是很困难的。
在英语教学方面,俞敏洪经过在北大几年的历练俞敏洪:一本完整的创业教科书,形成了一套以幽默、启发为特点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俞敏洪曾开发过40课时的课程。 为了吸引学生,他决定前20节课免费,后20节课收费。 他招收了80名学生。 20节课下来,只有2节课没有付钱。
诚然,国内优秀的英语老师很多,但说到海外英语培训,俞敏洪的教学能力却是巅峰且独一无二。 他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 这就是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
(2)强大的品牌背景背书
仅有教学水平是不够的,因为教学水平必须有学生才能体现。 如何招生? 这是俞敏洪离开北大后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 这时,“前北大英语老师”的身份就成了一张王牌。
与东方大学合作期间,招生并不容易。 设表,写“东方大学外语培训报名处”。 由于太简单,学生可能要讲半个小时才能报名,有的甚至转身离开。 为了制造报名踊跃的假象,俞敏洪只好在空白报名表上填写一堆假名,陆续招收一些学生。
在校园公告牌、街头电线杆上张贴广告,发挥北大强大的品牌背书,以“原北大英语老师俞敏洪”为招牌,确实收到了效果。
同时,以此身份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了一系列免费讲座,几乎场场爆满。 “北大签名+免费”的营销套路取得了巨大成功。
离开东方大学后,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 一家培训机构很快与东方大学达成合作,拟使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招牌招生,并承诺每年向东方大学提供3万元资助。
俞敏洪得知后,立即与东方大学老太太商量,并承诺支付双倍费用,每年6万元。 俞敏洪用3年时间买下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3年后,新东方品牌崛起。 。
(3) 简单和复杂的社会特征
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酗酒成瘾。 俞敏洪4、5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开始喝酒。 每年冬天,俞敏洪上学前都会喝一碗米酒。 渐渐地,他的饮酒能力越来越好。
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是生产队的女队长。 她性格果断,能力强,很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她成为公社最早的万元户。
俞敏洪认为,自己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来自于自己朴素的农村和农民出身,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宠。
1993年,俞敏洪准备开办自己的培训学校,需要办理营业执照。 到教育局,被告知条件不满足:第一,至少需要一名副教授,而俞敏洪只是讲师;第二,至少需要一名副教授,而俞敏洪只是讲师; 第二,需要原单位同意盖章,北大不可能给俞敏洪盖章。
于是俞敏洪就时不时地去成人教育局。 以前他不说话,只是聊天,抽烟,偶尔出去喝酒吃饭。 经过多次拜访教育局,教育局的人都觉得俞敏洪可靠,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后来,教育局主动请俞敏洪办学。 有一些方法可以处理前面提到的两种情况。 第一:北大讲师相当于普通学校的副教授; 第二,俞敏洪的档案已从北京大学转移至国务院人才交流中心。 如果北大不同意,国务院人才交流中心就盖章。
俞敏洪凭借自己朴实老练的社会特质,理顺了公安局、教育局、街道办事处等机构的关系,大大减少了创业路上的阻力。
3 创业情感:悲喜的骆驼
创业成功、财富滚滚,这是只有真正成功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感觉。 创业路上的艰辛、孤独、屈辱和折磨……只有真正的创业者才懂。
俞敏洪坦言,他所经历的,尤其是内心的痛苦,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无法体现。 现实更加残酷。 从多次新闻采访和聆听俞敏洪的个人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一)皮肉之痛
20世纪90年代,工资全部以现金支付。 俞敏洪经常从银行回来带一袋钱给老师发工资,有时一次几十万。 我多次成为强盗的目标。
1998年,一个漆黑风雨交加的夜晚,俞敏洪在楼道里被劫匪注射大量动物麻醉剂,当场昏迷不醒。 他被抬进屋里绑起来,100万余现金被盗。
幸运的是,俞敏洪醒了一次,并拨打了报警电话。 被送往医院十多个小时后获救。 医生惊叹俞敏洪的生命力。 这么大量的麻醉剂,足够治疗大象和老虎了,但用在它们身上,肯定会死人。
后来俞敏洪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有多大。
两年后,俞敏洪再次遭遇抢劫。 他折断了强盗的手枪(假的),与强盗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后,强盗被打跑了。
2005年侦破的两起抢劫案是同一伙人所为。 这伙歹徒对7人进行了麻醉,其中6人死亡,仅余敏洪幸存。
……
生死边缘,伤肌肤。 真正给俞敏洪心灵带来痛苦和煎熬的是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
(2)精神伤害
于妈妈李八妹就像新东方的老佛爷。 俞敏洪的姐夫、杨桂清的姐姐、姐夫等也在新东方担任重要职务。
要想上市,就必须去家庭化,这对俞敏洪来说太难了。 他的母亲首先表示反对。 她急忙想把营业执照撕了:“这个证我拿到了,现在我就撕了,大家都退出去农村吧。”
但徐小平、王强坚决推行去家族化。 王强回国的时候,隐约想到,既然大家在一起玩,这件事情就属于大家,不应该是俞敏洪自己的,更不应该是他家人的。
所以当俞敏洪和徐小平去机场接王强时,王强问了一个问题:“我还什么都没做,如果有一天我超过了你,你还会像今天一样欢迎我回来吗?”
在创业初期,于母给予了俞敏洪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公司发展壮大后,她的母亲和亲戚被要求离开。 于母在办公室毫不留情地斥责儿子,俞敏洪只得跪在他面前英语培训,不敢顶嘴。
在原则面前王强绝不会屈服。 他会帮助俞敏洪开除违规员工,开会时强制俞敏洪关掉手机,规定教学区不准吸烟……而第一个被惩罚的人就是俞敏洪的妈妈李八妹。 。 为推进股份制改革,王强提交辞职信向俞敏洪施压。
徐小平也用同样的方式向俞敏洪施压。 他支持王强的原则,反对家族制度,主张公司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
徐小平认为,他在新东方的使命就是引导、批判、改造俞敏洪。 公司内部的权力必须具有监督和制约的精神。 而他始终相信,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酷的事情。 他是推动中国企业现代治理的先行者,最终没有成为烈士。
当时,新东方在法律意义上是由俞敏洪100%持股的。 处理利益纠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其他人离开,但俞敏洪不愿意采取这样的做法。 他不希望兄弟俩分手,也不希望新东方分手。
股权纠纷直到2004年老虎基金入局才得到解决。最终,俞敏洪持股45%,代他人持股10%,徐小平、王强各持股10%,其他人持股10%。合伙人持股0.5%至3%不等。
俞敏洪说:“包容是我的天性,如果我不包容,新东方最后大家都会是失败者。如果我包容,最后大家都会成为胜利者。”
此后江阴托福英语培训班,俞敏洪对上市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他并不想上市。
因为上市后每年必须保持20%-30%的增长,好学校不能用规模来衡量,就像北大不能每年扩招25%一样。 此时,除了俞敏洪之外,没有人会同意放弃上市,包括基金和其他所有股东。
俞敏洪认为,教育求稳定,资本求速度。 就好像你娶了一个女人,你就无法摆脱这个女人,你每年必须让她的收入增加25%,不是因为你爱她,而是因为你被束缚了。
上市对于新东方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却是俞敏洪苦难的开始。 理想化的教育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成长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俞敏洪曾多次公开表达对新东方上市的遗憾。
上市后,徐小平和王强双双离开新东方董事会。 最后只剩下俞敏洪承担责任,所以他说:“最后死的只有我一个。”
徐小平和王强离开俞敏洪后,都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 徐小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他因为俞敏洪不再陪他玩而焦急地哭泣。 在王强心目中,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之父、精神领袖。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很幸运,一生能遇到像你这样的老板。 在后来的采访中,徐小平表示,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否则他也不会在家里偷偷写下这句话。
采访中,记者问如果要选择一张图片来结束这个故事,你会选什么? 王强表示,他希望是这样:
有一天,当我们三个人都疯了的时候,我们站在长城脚下,周围无人,树影婆娑。 我们感觉彼此是那么的熟悉。 也许我们前世见过面,一定做过什么事情,但我就是想不起来。 这件事将让我终生难忘。 即使你疯了,你还是要问:我们一定曾相遇、相遇、一起走过。 当我们患有痴呆症时,我们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这个问题。
王强
王强说,俞敏洪的墙上曾挂过一幅沙漠骆驼的照片。 那头骆驼就是老于,不仅神似,而且形体也相似。
俞敏洪最想做的就是像弘一法师一样逃入佛门。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留下“悲喜”四个字。
于是有人说:
我环顾四周,发现俞敏洪竟然是一头骆驼,喜忧参半。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